《过万重山漫想》教案1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2/4 13:19:5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290字。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课型】讲读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教育学生牢固树立首创精神,在现代化建设中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为振兴中华而奋斗。2.学习课文在行文上善于联想、思路开阔的特点。3.体会文中哲理性极强的议论语句,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教学重点】课文的思路
  【教学难点】课文的结构特点
  【教学设想】[课前准备]墙报上开辟“三峡园地”,介绍三峡风光、三峡工程以及有关三峡的诗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由李白的《朝发白帝城》导入,“轻舟已过万重山”说明船过三峡时速度之快。
  课题“过万重山(长江三峡)漫想”,“漫想”指没有限制的、不拘形式地随意想。“漫想”二字已清晰地告诉我们文章的组材方式。“过”体现的是空间,线索;“漫想”反映的是时间,组材。
  人们一旦面对奇景,惊叹之余,总喜欢追根溯源,遥想当年。这是很自然的联想。看长城,会想秦始皇时代人们是怎么造长城的。同样,过三峡,也会想到很多很多。想象力的丰富奇幻,思路的活泼开阔,是与一个人的渊博的学识是分不开的。刘征(原名:刘国正,是当代著名的诗人、作家和教育家、中华诗词学会的副会长、全国中语会名誉理事长)的想象是依据历史知识的推理,有根有据地想象的。我们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确是思路开阔的重要条件。
  二、学生快速阅读,作记号,查字典
  三、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
  1.问:漫想的起点在何处?终点又在何处?作者是在什么情形下开始漫想的?
  起点——夔门;终点——船过三峡。
  带着神往之情的作者在穿过三峡时面对奇景感慨之极,头脑出现了空白,然后跳出了古怪的念头。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写景部分请同学朗读(第2节)
  2.面对的是怎样的“奇景”?投影填空:
  “万重山”之景的观感:狂暴的江流,连绵起伏的高山,高山缺口处伸出几道光束所营造的神气境界。
  作者在这里用了多种修辞以突出过万重山的观感。而这观感更详尽的则来自刘白羽的《长江三峡》,请看投影:
  三峡各自特点总特点
  瞿塘峡(夔峡)雄、奇风光神奇
  雄伟壮美
  巫峡秀、奇
  西陵峡(巴峡)滩多特险充满险情
  3.齐声朗读写景部分,体会想像一下这雄、奇、险的万重山。
  四、分析课文
  1.找出课文中说明作者产生联想的句子(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
  ①头脑里一无所有。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
  作者“一个古怪的念头”缘何跳出来?熟读第二段后再反复思考和体味。
  ②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
  从而引发了一场上下几千年的“漫想”。1-3节是文章的第一部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