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10字。
“病句辨析与修改——成分残缺与赘余”教案
广东省佛山市解珍(xiexiajiang)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成分残缺和赘余”的几种情况,能正确辨析这种病句类型;
2.掌握病句辨析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
2、使用多媒体教学,同桌讨论,小组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规范写作。
重点:
1.高考经典题型分析,成分残缺与赘余病因的探析;
2.归纳“成分残缺与赘余”的几种情况,掌握基本解题方法。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点讲解、习题研究、分组讨论等途径,掌握辨析的技巧。
学情分析:学生对句子结构了解不深,语法知识模糊,语感不敏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了解句子成分
拿到一个句子考查它是否有语病,通常会用到找主干的方法,即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存在问题;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枝叶有没有问题。为了正确找出主干,下面先来了解一下句子成分:
(定)主+〔状〕谓〈补〉+(定)宾
例:(我的)灵感〔在黄昏时分〕〔悠然地〕飘〈满〉了(全)世界。
齐读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驻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二、高考典型题例
①(07北京卷)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殿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
(“大家都以为……,看到……”主语是“大家”,后面“使大家恍然大悟”缺少主语,可改为“大家才恍然大悟”。)
②(08年广东卷)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宾语残缺 “缺乏”后加“的情况”)
③(08江西卷)三年来的“旅游兴市”竟成为今天发展核电的障碍,这可能是地方政府当初始料未及的。(赘余 去掉“当初”)
三、考纲解读
“成分残缺与赘余”是高考《考试说明》规定必须掌握的六种病句类型之一。也是高考常考的病句类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