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ppt10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课件 / 九年级上册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5.97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1/30 22:42: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59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51张。有教案,约2970个字。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上津镇初级中学祝东升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醉翁亭记》 学科 语文 总课时数 三课时
  版本名称 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页码 P198—201 执教者 祝东升
  单元章节名称 第五单元第20课 年级 九年级 册次 上册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醉翁亭记》不仅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游记,也是一篇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都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没有孤立地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具特色,又融合统一,蔚然深秀的螂琊山,风光绮丽,苍翠欲滴,以群山为背景,酿泉环绕而过,一座四角翘起的亭子立在上面,这样,无山,则泉不美,无泉,则青山孤立,无亭,则山泉失色。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构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作者笔下的朝暮和四时之景,也都是优美的风景画。
  二、勾勤了一幅“与民同乐”的风习画
  文章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游乐图,在这幅图画中,有“负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孩,前呼后应,往来不绝,十分热闹,这个场景在太守眼里,应更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写宴饮之乐,宴饮所需,无论是酒还是鱼,是肉还是菜,都是就地取材,这样意在夸耀滁地富足,表明野餐的简朴。同样,宴饮之乐也没有王公贵族府第宴饮的奢华,但这是在滁州的土地上与滁州的老百姓一起宴饮的这种乐趣,也是王公贵族梦想不到的欢乐,作者在这里勾勒出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的游乐风俗画。
  三、积极的人生态度
  范仲淹等推行的“庆历新政”失败,他们相继贬职,欧阳修因上书替他们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府,一般被贬的人都是悲观,彷徨,沉迷于山水。而欧阳修却不同,他虽然被贬,但他没有就此沉沦,而是与滁州人民同乐,将滁州人民的安定生活归功于宋王朝的休养生息政策,由此可以看出,欧阳修在谪居时期人生态度是积极的,与一般的迁客不同,他的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四、精巧的结构
  “乐”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作者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是“人情之乐”,写宴饮,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婉转,飞荡林间,显示“禽鸟之乐”更是为着重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乐”,文章运用层层烘托的方法,显得含蓄委婉,文章结构严谨,处处注意前呼后应,无懈可击。
  五、出色的语言。
  《醉翁亭记》的语言极有特色,格调清丽,遣词凝炼,音节铿锵,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文中语言骈散结合,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成诵,语言凝炼精粹,抑扬顿挫,铿锵悦耳,全文创造性地运用二十一个“也”字,一贯通篇,毫无重复之感,反而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
  总之,《醉翁亭记》是篇富有诗情画意,清新明丽的优美游记散文,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