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10字。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习 案
长沙市雅礼寄宿制中学 张国华
一、解释下列家点词语的意义。
1.晋灵公不君 不君:不行君道。名作动。
2.赵盾弑其君 弑,古代下杀上,如臣杀君,子杀父,都叫弑。
3. 提弥明死之 死之:为之死。之:指赵盾。为动用法。
4.晋侯饮赵盾酒 饮:给酒喝。使动用法
5.书法不隐 书法:记史的原则
6.为法受恶 受恶:指蒙受弑君的恶名。
7.越竟乃免 免:指免于受恶名
二、翻译下面语句。
8.晨往,寝门辟 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译文:鉏麑清早赶去,看到卧室的门已打开了。赵盾已穿戴整齐准备上朝,由于时间还早,端坐在那里打瞌睡。
9.今近焉,请以遗之
译文:现在离家近了,请让我把这些东西送给她。
10.《诗》曰: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译文:《诗经》说:‘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大概是说我吧!
11.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译文: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他叙史的法则是不隐讳。
三、阅读下面文段,按照要求答题。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扌豕 崔杼之子,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造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因令卢满嫳兴甲以诛之。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吴。王予之朱方①。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杀之。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贲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为残,支属不可以见,行忮②之故也。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取材于《吕氏春秋•慎行》)
注释:①朱方:地名。②忮(zhì):嫉妒、侵害。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崔杼相之 相:辅佐
B.扌豕 崔杼之子 扌豕 :挑拔
C.景公与 陈无宇…诛封 诛:杀掉
D.始而相与,久而相信 与:结交
析:“诛”,讨伐
1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A.庄公死,更立景公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得庆封,负之斧质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C.后世以为法程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解析:A项中加点的“更”,都是“又、另”的意思。 B项中加点的“之”,前者是代词,第三人称,指庆封,译为“他”;后者为助词,构成动宾倒装式,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C项中加点的“以”,前者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对象,可译为“用”或“把” “以为”即“以(之)为”,意为“把(这种做法)当作”;后者为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D项中加点的“相”,前者,表示动作行为上的关联,可译为“互相”。后者动作指向一方,“助他”。
1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齐人)得庆封,负之斧质
B.齐人以为让(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