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犍为县罗城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1/11 10:16:2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7050字。罗城二高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2008.10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自己的考号、班级和姓名。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浪遏(yè)飞舟 灼(zhuó)烈清纯 半点漪(yǐ)沦 佝(gōu)偻弯曲
B.踟蹰(chí)不前 跫(qióng)音不响 妖童媛(yuàn)女 不落窠(kē)臼
C.共(gōng)其乏困 阙(quē)秦利晋 年释其政(zhèng) 朝(chāo)服衣冠
D.乃自强(qiáng)步 约车百乘(chèng) 熨(yùn)贴微苦 坍(tān)圯浮夸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
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B.秦军函陵,晋军氾南。
C.痛哭吧,让我们在他的身上痛哭吧。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情绪激动,如浪涛般高扬)
B.当我走过,站在路上踯蹰,我踯蹰着为了多年耻辱的历史。(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C.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喻指不朽的荣誉和伟大的思想)
D.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
4.对下列比喻句的表达作用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把月光比作流水,用动词“泻”和修辞语“静静地”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淡月辉映下的荷塘幽静幽美的景色。)
B.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云霞的艳丽多姿。)
C.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睛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把母亲在古园里寻找儿子比作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表达在儿子设想中的母亲寻找儿子的不易与焦灼的心情,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D.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把山比作花蕊,让人联想到山上白花盛开的动人景象,从而衬托出花丛之中的小屋之美。)
5.下面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徐志摩是现代诗坛上“新月派”的主将之一,其诗深受英国浪漫诗派诗歌的影响,风格飘逸轻灵,代表作是《再别康桥》。
B.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背影》、《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相传是春秋末年齐国史官左丘明。
D.《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阅读舒婷1979年8月写的《双桅船》一诗,回答第6题。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6.对舒婷的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
B.“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和“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的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编织在一起。
C.《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
D.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感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
二、(12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0题。
人品文品与欣赏心态
深受欧美现代思潮影响的现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雨堂先生在《艺术与消遣》中说:“人格伟大的艺术家产生了伟大的艺术,人格渺小的艺术家产生了渺小的艺术;心地卑劣的艺术家,纵使生命发生危险,也不能产生伟大的艺术,心胸伟大的艺术家,纵使生命发生危险,也不能产生下劣的艺术。”
纵观我国历代众多的文学作品,为文与为人,文品与人品,一般说是一致的,“著作以人品为先”“人高则诗高,人俗则诗俗”。因为一切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写情造文”的产物,而诗歌则更是“情动于衷而行于言”的结晶。
然而由于人的感情颇为复杂,有些作家的作品并非“为情造文”,而是刘勰所谓“为文造情”。这类作家的作品必然出现为人与为文、人品与文品相抵牾的现象。我以为这主要是由于作者在文章中有意地掩饰了其思想意识中的阴暗面,代之以与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