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案3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1/7 20:53:2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0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000字。
  《六国论》教案
  张学勤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常见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现象。
  2. 领会作者讽刺北宋王朝的写作意图和借古讽今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作者如何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及文章的语言
  三.教具
  多媒体
  四.课时设计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国家的强弱兴衰跟国民有着莫大的联系,历代文人以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写下了不少议论国事以提醒君王注意为君之道的文章。苏洵的《六国论》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软弱的一个王朝。宋太宗以后,国势渐渐衰弱。北宋初年,北边已有敌国契丹,宋仁宗时,西边又出现了敌国西夏。宋朝受着这两个国家的威胁和侵犯,却不敢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抵抗,只想用屈服妥协的办法,向他们纳银输绢换取和平。宋朝一再向敌人屈服妥协,结果增加了敌人的财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并带来了无穷的后患,实际上并没有带来和平。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战国时六国的灭亡给了后人无穷的遐想空间,历代先后有许多文人总结六国灭亡的原因思并考它的现实意义,比如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先后均写过《六国论》。苏洵的《六国论》论述了战国时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灭亡的原因以及应吸取的经验教训。他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意在告诫当时每年向契丹和西夏纳银输绢以图苟安的北宋王朝,要从六国灭亡的故事中吸取教训,希望改“赂”为“战”,避免国家灭亡。
  (二)解题
  “六国”:韩魏楚燕赵齐(出示相关地图)
  “论”是一种议论文文体,分为史论和政论。前者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后者如过《秦论》和《六国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