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拓展阅读的素材,通过培养学生品味语言能够具体一些、丰富一些。约45340字。
赏荷品莲解清香——如何使学生品味语言具体些、丰富些
北京市昌平一中徐永丽
(备课指导:刘靖、崔春全)
设计意图:
品味语言是鉴赏散文的重点、难点。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一直是高考考点之一,而学生面对此类题要么无从下手,要么题答得太空洞,得分率极低。鉴于此,在高一年级就有必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品味语言具体一些丰富一些,同时又要避免用程式化的答题模式来限制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要减少一点机械的、枯燥的、追求唯一答案的程式化教学,多一点兴趣盎然的、生动活泼的、具有丰富内容的特色化教学。本着先发散后集中的原则,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这样学生在品味鉴赏语言时就不仅能有的说而且能够说到点儿上。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中应重点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时,我把学习重点放在了品味语言上,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和体验,着重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理解文章的内容、欣赏优美的景色、进而培养能对语言等方面进行评价的能力。
此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品味散文优美语言的能力,我选取了朱自清的另三篇抒情散文《歌声》《匆匆》《绿》发到网上的虚拟课堂进行拓展阅读。这样做还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我给出三个方面——修辞、叠词、动词,即让学生从三个角度去品味他的语言。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有所“创见”的将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完成教学目标。
在我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热情很高,纷纷在网上发表帖子,把自己品味语言的成果发送到了虚拟课堂的语文论坛上。同学们的成果得到了展示,尤其那些很有创见的鉴赏结果,更是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从学生品味语言的内容上看,有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很共性的问题。于是我就把这些问题拿到现实课堂上来解决,设计了这节课,让同学们通过研究自己的帖子解决品味语言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方法。课堂小练笔则是将总结出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用理论指导实践,促使学生在品味语言这一方面有所提升。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的结合,不仅使学生品味鉴赏语言的内容能够具体丰富了,同时也确实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并介绍发帖情况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