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嘉积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水平测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0/16 10:38:0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0120字。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水平测试 (一)
高二年级语文科(试题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 读 题
甲 必考题(49分)
一、现代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灯具是在战国中晚期墓中出土的。在战国中晚期墓中出土的灯具,结构已经很完善了,制作也很精美。如出土的中山国古墓中银首人俑灯和十五连枝铜灯,已不是原始阶段的灯具了,可以说是中国灯具中的精品。在它们以前,灯具的发明和演变已经经历了一个相当时期,因此,灯的出现应早于战国中晚期,有人认为它大约出现在春秋晚期或战国初期。
任何一件发明都不是从天而降、突然产生出来的,总是由某一件东西逐渐发展演变而成的,灯的出现也不例外。灯的最早称呼不是“灯”,而是“镫”。《楚辞•招魂》中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意思是泽兰炼的油制作的明烛,装饰华丽的烛台。在周朝,“镫”字与“登”字是通用的。《尔雅•释器》中有“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可见“登”一是种叫“瓦豆”的东西。那么,瓦豆与灯具有什么关系呢?瓦豆是新石器时代的一种陶制食器,其形状是上面有一个敞口钵,底下有一个喇叭形底座,到了商朝,瓦豆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上部的敞口钵变成直而深的腹壁,下部的喇叭形底座也成了带有弦纹的高圈足。
瓦豆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盛行于商周。后来不知是谁最早在瓦豆中置一灯芯用来点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瓦豆也就被演变成照明的工具——灯了。在战国的墓葬中,有一种陶质细把豆,它最早的形状是浅盘,平坦底,尔后逐渐演变成一种盘底中央呈乳状突起,可以插灯芯的瓦豆。瓦豆的这种变化可能就反映出它从食器到点火照明灯具的演化方向。因此,最初,人们把灯称之为“镫”也是不无道理的。这正反映了灯的演变发展的过程——从瓦豆演变成灯,现在看来,无论从文字学的角度推测,还是从瓦豆的演变发展的过程来看,在我国灯的发展史上,灯恐怕就是由这种瓦豆(又称陶豆)东西演变过来的。
(摘自《古灯小史》)
1、选出对“兰膏明烛,华镫错些”这句话所反映的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 )
A.说明在春秋时期,已经有相当华丽精美讲究的灯具了。
B.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灯具是从战国中晚期墓中出土的,从它的制作工艺来看结构已经很完善了,制作也很精美。
C.“泽兰练的油制作的明烛,装饰华丽的烛台”,说明战国时期灯具已经非常讲究、华美了。
D.用《楚辞》中的材料说明“灯”原来与“镫”通用。
2、灯的最早称呼不是“灯”,而是“镫”,这个称呼说明( )
A.任何一件发明都需要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
B.灯具不是突然产生出来的,而是由新石器时代的一种陶制食器发展演变而来的。
C.“镫”是早于“灯”发明出来的一种用具。
D.“镫”与“登”相通,是一种叫“瓦豆”的东西。
3、选出对文中关于“瓦豆”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 )
A.瓦豆是一种叫“登”的东西。它原是石器时代的一种陶制食器。后来有人在瓦豆中置一灯芯用来点灯,也就被演变成照明的工具了。
B.瓦豆原始的形状是上面的一个敞口钵,底下一个喇叭形底座。到商朝时形状变成了上部是直而深的腹壁,下部是带有弦纹的高圈足。
C.浅盘、平坦底,演变成盘底中央乳状突起,可以插灯芯这种形状的变化反映出瓦豆从食器到点火照明的灯具的演化方向。
D.瓦豆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盛行于商周,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演变成灯具。
4、根据文章内容,选出对其信息的分析错误的一项( )
A.最早的灯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是“灯”演变的关键,作者从考古发现、文字学、瓦豆的演变等角度进行了科学分析。
B.从作者的分析可看出,最早的“灯”可能是瓦豆,它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商周。
C.从中山国古墓出土的灯具非常精美,说明在当时灯具的发展和演变已经经历了一段很长的时期。
D.有人认为灯大约出现在春秋晚期或战国初期,在此之前出现的瓦豆变化过程反映出从食器到点火照明的灯具的演化方向。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父协,武功郡守。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上饯于都门外。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文帝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未见知。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帝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帝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
上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乃召绰问,具以状对。上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辨,应对如流。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卧而听之。绰于是指陈帝王之道,上乃起,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上同,遂并力拒窦泰,擒之于潼关。封美阳县伯。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已任。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上亦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