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案5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0/12 20:14:4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070字。
  西安市第十七中学教案首页
  教师 蒋  平 年级 八 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 7、背影 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能力 (1)掌握“狼藉”“踌躇”“蹒跚”“颓唐”“琐屑”等词语的音形义。
  (2)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过程
  方法 (1)预习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2)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对重点文段进行阅读训练。
  (3)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感受亲情,珍视亲情。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难点
  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学
  方法 1、朗读法。文章语言精美,含蓄蕴藉,只有在不断的朗读中,才能领会文章的深层内涵。
  2、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以学生独立探究为主,辅以必要的点拨引导,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课前准备 预习文中的生字词,录音机,新闻磁带。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西安市第十七中学教学设计副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有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欢以“送别”为题材写诗赋文,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战国策》)的壮别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的惜别,从“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的豪情到“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的柔情……,何其多姿多彩,震撼人心。现代著名散文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关于送别的散文名作,作者在此文中通过描写父子在车站离别的场景,抒发了父子间的深厚的感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有评论家说,现在只要有华文的地方,就会有人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背影》以及金庸的武侠小说,足见朱自清散文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感受那浓浓的亲情。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朱自清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诗集《雪朝》、《踪迹》等。
  2.指导学生积累生词
  交卸xiè     奔丧sānɡ  
  狼籍jí      踌chóu躇chú 
  妥tuǒ贴     颓tuí唐 
  晶莹yínɡ     琐屑xiè  
  差(chāi)使:旧社会在机关里做事叫“当差”,课文中指“职务”。 
  狼藉(jí):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sù)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赋闲:失业在家。晋人潘岳有《闲居赋》,所以叫赋闲。
  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蹒跚(pánshān):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拭(shì):擦。 
  学生倾听
  自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体味作家的思想感情。
  创设情境 整体感知
  积累文学常识和字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