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130字。
中考复习专题:古诗文赏析
【指点迷津】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主观题居多,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一、词语、语言赏析(附一: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例析)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其它的如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等等。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表达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情。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4、 语言特征及作家风格:
(1)特征:准确、生动、形象、简洁、含蓄、凝炼 、优美 豪迈、简洁、清新、绚丽、平淡(质朴)
(2)风格: ①雄浑(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有的胸襟旷达、豪情横溢。边塞诗最能体现此特点,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沉郁(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 《茅屋为。。。。歌》)
③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王维的山水诗有此四特点)
④旷达(老夫聊发少年狂)
⑤豪放:李白是豪放风格的集大成者(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反)
二、品鉴思想情感
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