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0/6 20:02:2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280字。
  《管仲列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五个五”:5个实词、5个虚词、5个句式、5种特殊用法、5个句子。
  2、诵读课文,了解管仲的功绩及其原因。
  3、读其书想见其为人:从管仲看司马迁。
  预习感知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
  1、管仲其人
  管仲,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春秋初齐国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就千秋霸业,司马迁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2、施政策略
  内政方面:通货积财,主张“顺民心”,主张发展经济,改革图强,提出“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著名观点。推行兵民合一的军事制度,为后世创造典范。
  外交方面: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号令天下诸侯。伐楚责茅,维护周朝尊严;北征山戎,平定北方边患。
  3、管子著作
  一部《管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状况的珍贵资料。《管子》名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4、后人评价
  (1)孔子论管仲:“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假如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
  (2)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学习历程
  一、朗读课文,正音断句。
  颍(   )上人也   小白立为桓(   )公  一匡(   )天下  尝与鲍叔贾(   ) 分财利多自与(   )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  召(   )忽死之  与俗同好恶(   ) 仓廪(   )实而知礼节  召(   )公之政  曹沫(   )之约   语(   )曰  匡救其恶(   )
  二、反复诵读,解词译句。
  (一)补充注释
  1.关于“召忽死之”:管仲与召忽同为公子纠的辅臣,公子纠与其弟公子小白争王位而死以后,召忽殉主自杀。(《说苑》载:子路问于孔子曰:“昔者管仲欲立公子纠而不能,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是无仁也。”孔子曰:“召忽者,人臣之材。不死则三军之虏也,死之则名,闻于天下矣,何为不死哉?管子者,天子之佐,诸侯之相也。死之则不免于沟渎之中,不死则功复用于天下,夫何为死之哉?”)
  2.论卑而易行:政令平易符合民情,故而易于推行。论,政令。卑,低下,指平易符合下边的民情。
  3.关于“桓公伐蔡”:少姬(即蔡姬,蔡国送给桓公的宫女)曾荡舟戏弄桓公,制止不听,因怒,遣送回国。蔡君将其改嫁,所以桓公怒而攻蔡。
  4.关于“桓公伐燕”:齐桓公二十三年,山戎(北狄)伐燕,燕告急于齐,桓公因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燕庄公感激,送桓公而进入齐境。桓公说:“吾非天子,诸候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之地给了燕国。管仲提出让燕君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召公,是燕国的始祖,周成王时为三公)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