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60字。
《归园田居》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这部分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归园田居》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属于必读课。本单元收录了《诗经》、《楚辞》和汉魏晋诗歌的经典篇目,是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开始。汉魏晋时期,五言诗由开创、发展而趋于成熟,比四言诗容量更大,节奏更鲜明。通过本诗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汉魏晋五言诗的体例特点,认识到五言诗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代诗人的深远影响。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名作,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着重表现诗人的超凡脱俗,希望挣脱名缰利锁,远离龌龊官场,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通过本诗歌的学习,使学生对山水田园诗有初步的了解,感受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和作者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本诗了解山水田园诗的风格特征,当是本诗的学习目标之一。
(二)教学目标
刚才谈到,通过学习本诗了解山水田园诗的风格特征是本诗的学习目标之一。同时根据本诗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认识理解能力,我确定了下列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这一目标是依据新课标中提倡的“语文积累”这一要求来确定的。陶渊明的思想,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一种“自然”的社会。他常常把儒家虚构的淳朴无争的上古之世与道家宣扬的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结合成一体,作为理想世界来歌颂。讲透了“真”,学生明白了物我相融合,物我合一,达到“无我之境”,这一目标将很容易完成。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示范朗诵、齐读、自读,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本诗的分析、归纳、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