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应试技巧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5/14 14:07: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03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 话题作文中材料的意义
  话题作文的主题不必从材料中提炼,而是从话题引发出来的,材料的作用在于阐发话题,启发学生作文思路,就材料本身而言,既可以运用到写作中,也可以不加采用。
    首先,材料不再是作文提炼主题的根据,文章的主题需要从话题上引发。材料的作用是引导出话题,它是对话题具体化的例证与形象化的说明。结合材料与其下的阐述文字,往往能激发考生各种各样的联想,有效地启发考生的思路。
其次,材料可以应用到作文中,也可以不用。话题作文中对材料的运用更为灵活,更具创造性,而不像材料作文,引用材料是作为引出论点的楔子。当然,大多数考生作文时没有运用到材料,仅将材料视为理解话题的重要因素,这种思路是完全正确的。
 二、 话题提供一个主题的范围
 我们知道,话题具有极大的广延性。但是,应如何正确理解"与话题有关"这句话的内涵,做到文章的主题与话题相关联呢我们一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引发与话题相关联的主题:
  (1) 评价:对话题进行价值评判,如"好"与"坏"、"利"与"弊"、"善"与"恶"等,通过表达自己"赞成"或"反对"、"肯定"或"否定"的立场来确立文章的中心题旨。
  (2) 怎样:即话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可以通过形象的事实展开叙事,也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来阐证话题的内涵。
  (3) 结果:将话题作为前提,考虑其会导致何种结果。
  (4) 时间:即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中叙事,也可以将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
  (5) 空间:包括领域、地点、场合等,往往不同的空间背景会赋予话题不同内容。
  (6) 对象:从不同的人或对象出发可以引发对话题的不同的演绎。
根据这六个范畴,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与话题相关的主题的范围。下面,我们结合近三年高考的话题作一例析:
  根据以上例示的方法,同学们可以有效地确定话题的主题范围,既避免了偏题离题,也了解了可以写些什么,从而开拓自己的思路。
三、 审题要注意些什么
  1。审题的重点应放在"话题阐述"上,而不应过分拘泥于材料,对这部分文字的理解把握比研读材料更重要。
  阐述部分的文字往往能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话题,更有效地打开思路。如果过多关注材料,思路反会受到约束。
   2.联系材料,正确理解话题。
  审题时,不能割裂材料与话题之间的有机联系。
  比如2000年高考,有学生如此立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正确答案是惟一的",事实上偏离了题意。题目中材料显示的四个答案均是正确的,据此话题中"答案"的含义显然是指"正确答案",何况"错误答案"是谈不上"丰富多彩"的。
  3. 有些考生作文时思路扩展不开来,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将话题视作命题。
  比如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些考生通篇都在论证"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人为地束缚了自己的思路,作文的视野囿于一隅,失去了拿高分的机会。
  4. 话题作文不是没有限制,也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的现象。
  比如1999年高考话题是"假如记忆可能移植",有考生大谈特谈"记忆移植不可能",而忽略了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是作文命题中已被确认了的前提,只有在此前提下作文,才谈得上与话题有关,脱离了这个前提,又怎谈得上什么有关无关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