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三首》教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9/23 10:19:1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440字。
  古代诗词三首
  盐城市一中  张   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背诵这三首古诗词。
  2领会诗词中精美句子的妙处。
  3体会诗词的意境,感悟诗中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读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师生共同探究,教师点拨、引导等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与热爱我国古诗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学习《次北固山下》
  1. 导入 
  “诗言志”,确实,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会吟诗,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你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吟唱《诗经》中的诗句来和对方交流。因此,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唐朝,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志向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讲究理趣的诗歌,所以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就主要体现于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上了。
  我们小学早已学过的《登鹳雀楼》就有很深的寓意。《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谁来说说这首诗所包含的哲理含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这里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想要看得更远,那么他必须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次北固山下》,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吧。
  2. 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曹操和陶渊明的诗。而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律诗四联八句,绝句四句。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七言两种;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  
  首联:(1)客路青山外, (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两岸阔, (4)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5)海日生残夜, (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尾联:(7)乡书何处达? (8)归雁洛阳边。
  3.鉴赏诗句
  (1)同学们先自己将这首诗朗读几遍,说一说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王湾因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
  (2)哪一句直接写了乡愁?
  尾联,这里写的是一群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是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传说,还是托雁儿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的人吧。
  (3)这首诗即景抒情,诗人描写了怎样的景致呢?
  首联写诗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进“青山”,驶向“青山”之外的遥远的客路。一个“客”字,写出了诗人人在异乡的漂泊、羁旅之情。
  颔联写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了,船上之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因为风顺且和,也因为此地的长江正是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这样一艘小舟在能在大江中平稳航行。这里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写出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