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9/18 12:04:5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6110个字。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6.《化石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2.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德育目标
  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2.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设想】
  1.教学时要注意诗的韵律,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思想感情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联想想像法。要联系生物学知识,充分调动思维活动,要注意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起来。
  3.讨论点拨法。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诗歌的内容要点和首尾圆合的结构美。教师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维以突破重难点。
  4.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在课前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走访有关专家,请教生物老师,或通过图书馆和因特网,查找有关古生物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5、教师在备课前,也要搜集一些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6.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沧海桑田: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展示化石图片(鱼、始祖鸟、恐龙等)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是什么原因使这石头一样的东西令作者张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乃至要为之写下一道诗呢?听读课文,感受诗的大体内容。注意节奏、重音。
  二、整体把握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的字注音。
  奇huàn(幻)guǒ(裹)藏cōng lóng(葱茏)zhuó yuè(卓越)
  骸(hái)骨潜(qián)行躯壳(ké)档(dàng)案猛犸(mǎ)
  ①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幽雅)②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悄然)
  ③称赞而且佩服。(叹服)④(草木)青翠茂盛。(葱茏)
  ⑤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海枯石烂)
  17看云识天气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内容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抓关键句,理清结构,把握说明事物特征。
  一、激趣导入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
  1794年深秋拿破轮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轮军队前进的步伐。正当拿破轮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后来拿破轮依此攻破荷兰首都。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
  除此以外,大家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竹根、蚂蚁、潮气、云……)
  对,我们还可以云来预测天气状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说明文《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如何根据云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18绿色蝈蝈(法布尔)
  教学目的:
  ①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②细节感悟,品味语言
  ③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教学重点:
  ①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感知,概述内容
  ②品味语言——体会美词佳句
  教学难点:概括内容,品味语言
  教学课时:一节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新课导入——猜一猜
  猜谜语:
  教师出示谜语:
  大姐天天逛花园,二哥弹琴夜黑天。三姐织布到天明,四妹做饭香又甜。
  (猜四种昆虫)谜底:蝴蝶、蝈蝈、蜘蛛、蜜蜂
  教师点明,课题并板书。——绿色蝈蝈(法布尔)
  二、研习课文——读一读
  请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下面问题。前后四个同学为一组。
  1、给加点字注音
  2、看看哪段话的哪些句子照应了课文标题“绿色蝈蝈”?主要写的是蝈蝈的哪个方面?
  3、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可爱之处?请选择其中一点或二点为蝈蝈写一份求职自荐表。
  学生读课文,并讨论。教师列出生字词和自荐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