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五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9/13 18:38:1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590字。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朦胧诗的时代背景及创作特色;
  2、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品味意境与情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诵读感悟法:通过诵读,感悟诗歌感情线索;
  2、联想、想象欣赏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3、讨论点拨法:用于对深刻主题的分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诗人积极反思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勇于承认错误的时代进取精神。
  说明:
  对诗歌的解读本身是个难点,当代诗歌特别是朦胧诗歌,因为本身具有多重解读性,所以,在讲授这首诗歌时,应引导学生从了解朦胧诗的时代背景及创作特色着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来加强感悟,通过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及时开展讨论,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背后隐含的深刻意义,从而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诗歌中含义丰富而又各其特色的意象;
  2、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说明: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理解本诗中“钥匙”的深层含义,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就成为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引激趣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想说,青春如诗,一个人在青春时代如果错过了诗,也许会是生命中永远的遗憾。为了不让我们青春的生命留有遗憾,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当代诗人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课前准备的资料:
  梁小斌,1954年出生,山东荣城人(祖籍安徽)。1979年开始发表诗作,不少作品已被收入多种诗歌选本,其诗大多隐约含蓄,遂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著有诗集《少女军鼓队》、思想随笔集《独自成佣》、《地主研究》、《梁小斌如是说》。
  2005年中央电视台新年新诗会上,梁小斌被评为年度桂冠诗人。推荐理由是“诗人梁小斌,一个磨难时代的诗歌童话,他坚韧而坚持地持续写作,在生活的边缘依然把诗歌完全融入了生命的状态。新时期文学启蒙时这位诗人坚实、清澈、透明而深遂的诗句,在中国所有城市的旷野呼啸而过,他朴素而寓意深切的诗歌依然影响着现代的人们。
  朦胧诗派的背景:以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鼓起在艺术形式上多用隐喻象征性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而被称为“朦胧诗”。产发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入80年代后,在中国诗坛及完整的文学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为历代文学史带来深刻的思想变革。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于坚等。 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利于后面诗歌的讲解。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