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1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9/8 21:28:4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340字。  
“诺曼底”号遇难记
  雨果
  (一)学习目标
  1、 体会小说中感人的情境和人物形象并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2、 学习小说中场面描写和人物刻画的方法。
  3、 初步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
  (二)教法探究
  一、学生自我认识作者,自己确定知识重点。
  1、 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另有重要作品《九三年》《海上劳工》《笑面人》等。
  2、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早期作品《短歌集》中流露出保皇思想,后受进步思想的启发,逐步摆脱了保皇党的观点。1827年发表的剧本《克伦威尔》的序言中有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观点,成为积极浪漫主义的宣言。1830年他又据那序言中的理论写成第一个浪漫主义的剧本《爱尔那尼》,它的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3、《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的手法写了一个发生于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而献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和舍己为人,发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的思想。这部作品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和艺术创作的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现实。然而,雨果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小说虽不乏现实主义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象征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
  二、游戏导入课文
  1  道具:矿泉水瓶一只,系着细线的刚好能通过瓶口的小球三只。
  2、 参与游戏的人员:一位女生,一大一小两位男生。
  3、 游戏过程:
  (1) 创设情境:暑假你随旅游团到普陀山游玩。一日,你和两个人结伴来到了普陀山的潮音洞游玩。正玩得起劲时,突然海水涨潮了,而且涨得很快,三秒钟后就会淹没潮音洞。如果谁在三秒钟内没有逃出,谁就会被淹死在洞里。所以,你们必须赶快逃命。
  (2) 游戏规则:现在,这个小瓶就代表是即将涨潮的潮音洞,你们每人手中都有一条细绳子,绳的另一端的三个小球就分别代表你们自己。当我发出“开始”的命令,就表明海水涨潮了,你们必须在命令发出后的三秒钟内将自己的小球从瓶中拉出,才能获得还生的机会。
  注:生还者中的优胜者还可以获得一份奖品。
  (3)进行游戏。
  4、 导入课文
  游戏可能产生两种结果:成功和失败。
  失败了的导入语:怎样才能圆满地完成这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相信下面我们要学的这篇小说能够带给大家启示。(在第三部教学环节完成后,再次实践游戏,结束新授课)
  成功了的导入法:把奖品发给最后一个拉出小球的同学,询问他为什么不抢先拉,突出他的忘我无畏的精神,导入课文。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