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教案1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9/8 20:00:49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460字。
  《黄鹂》教案
  孙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 认知目标:1.初读课文,帮助学生梳理文章思路,初步理解课文蕴涵的哲理。
  2、了解作者孙犁。
  (二) 德育目标:通过本文学习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力,使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
  【教学重点】梳理文章思路,把握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蕴涵的哲理
  【教学方法】赏析法、自读法
  【教学手段】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
  一、导语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评价文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博览精思,经常练习,就能不断提高评价文章的水平。《黄鹂》一文托物言志,动人心怀,大有深意,富有哲理,须宏观把握,微观突破。
  找同学背诵关于黄鹂的诗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二、简介作者和背景
  孙犁:河北人,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他的小说有浓郁的诗情美,被称为“诗情小说”。
  少年时期,便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并加强社会科学、文艺理论等方面的学习,曾用“芸夫”这个笔名发表作品。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文艺界的注意。新中国成立后,写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
  孙梨解放前及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1958年),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造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的合集,笔调明丽流畅、秀雅、隽永。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本文写于1962年。“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有“左”的错误倾向,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干涉了许多不应该干涉的事情。1962年以后,“左”的错误愈演愈烈,终于酿成了“文化大革命”。
  三、预习检测:靛diàn:深蓝色黧lí:黑
  勾gòu 当dàng    :活动契诃hē  夫
  谛dì听:仔细听飏yáng  :飞扬,飘扬
  不暇:没有闲暇。
  极致:最高的造诣,最佳的境界。
  闲情逸致:闲散的心情,安逸的兴致。
  淋漓尽致:本文指观察得透彻、尽兴。
  四、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本文是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要准确把握文意,先要弄清文中使用了哪些材料、理清作者的思路。(“形散神聚”)
  全文共记叙了与黄鹂的几次相遇?找出起止段。(提问后归纳)
  一(1) 童年时,未遇黄鹂
  二(2---22) 
  记叙作者与黄鹂的四次相遇 第一次相遇(2---3)阜平山村
  第二次相遇(4---16)青岛海滨
  第三次相遇(17---20)街头鸟市
  第四次相遇(21---22)江南太湖
  三(23---24) 揭示主题,表明写作目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