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410字。
寄月以情鸣己之志
——谈李白的咏月诗
黄明珠01中文本四A班010314051
摘要:天才诗人李白的咏月诗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把明月的形、景、情,甚至是神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诗人自身性格特征:既追求自我,发展个性,又固有感性的一面:孤独、寂寞、念情。
关键词:李白、咏月、创新、个性
李白一生钟爱明月,明月在他的诗中无处不在。明月,如酒,是李白的精神寄托。诗人把他的青春热情、豪迈气概、自由理想、人间真情,统统融入这纯洁的自然之物中,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翻看全唐诗会惊奇地发现,李白是我国古代写月写得多的诗人。他的咏月诗的数量最多,流传也最多。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二百多首。虽然他的咏月诗的数量很多,但并不会重复、哆嗦,而是表现得最为复杂,最为全面,最为完美。余光中曾在《寻李白》中概括李白的诗:“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①可以说,李白的咏月诗歌代表了我国古代诗人关于咏月诗歌的最高成就。
李白咏月,不单单为我们留下了若干名篇名句,还为我们编织了种种明月世界。在这些世界中,又为我们展示诗人内心的精神世界。
一、 咏月诗的分类
1、咏自然之月
从文化史学的角度看,月亮自古为先人崇拜的对象。由于月亮的隐现、圆缺、月食及月中的模糊图象,又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加上民间流传的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树”、“月中蟾蜍”、“月中玉兔”等等,将月亮进一步神化。而李白,则借助手中的笔,把大自然的明月用优美的诗句加以描述,为其增添无限光彩。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月,青天悬玉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