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案8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8/18 21:09:5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500字。 
  《荷塘月色 》教案1 
  教学目的:  
  1、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3、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4、通过朗诵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在现代散文的长卷中,朱自清的散文独树一帜,引人注目。想必那至诚至深的亲情、那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已永驻大家的心田了吧!那么请大家谈谈你所了解的朱自清。   
  学生发言,教师补充更正:  
  朱自清(1898—1948.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中学任教。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朱自清全集》。   
  二、背景简介:   
  《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中所描写的池塘就在清华园。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彷徨之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妻子女儿一大家,都指我生活”,“还是暂时超然为好”(陈竹隐《忆佩弦》)。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的现实,又不能安然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象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象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就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三、简介《荷塘月色》   
  四、释义:  
  幽僻:幽深、僻静。  
  蓊蓊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踱:慢步行走。  
  弥望:满眼。弥,满。  
  袅娜:柔美的样子。  
  脉脉: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象深含感情。  
  风致:美的姿态。  
  斑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深浅不一的意思。  
  梵婀玲:小提琴。  
  一例:一律。  
  丰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也写作“风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