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离》教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五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8/13 9:39:5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420字。
  《别离》教案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把握意象的内涵,准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能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掌握阅读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了解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特征和感情表达的基本方法。
  【学法建议】
  这首诗没有具体的叙事情节,应从意象入手,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冯至,中国现代作家、诗人。作品有《昨日之歌》、《山水》等。他的《十四行集》是关于个体与人类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命的形而上的体验与思考,由27首诗组成,是中国新诗史上“最集中、最充分地表现生命主题的一部诗集,它是一部生命沉思者的歌”,它使中国现代诗歌第一次具有了“形而上的品格”。他选择了“十四行诗体”,完全采用现代白话口语,连关联词也很少使用,却将这种外来的诗体形式运用自如,达到了内在诗情、哲思与外在形式的和谐。其《十四行集》整体风貌中所显示的庄严、单纯与从容,以及艺术上的相对完美,使得它在40年代文学,以至整个现代文学之中,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另一方面,冯至《十四行集》的成功是一个重要的征候,它表明中国现代新诗人,已经有足够的思想艺术力量,消化外来形式,利用它来创造中国自己的民族新诗。
  2、资料链接
  (1)背景知识
  《别离》和其他十四行诗一样,均作于1941年。原是作者在昆明时送给朋友的。那时,为躲避日寇的飞机轰炸,诗人从昆明来到近郊的一座深山。他虽然离开了闹市,身居茅屋,但仍关心着天下大事。他的眼睛专注着多难的人生,“担负着工作的辛苦”。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所以他即便是抒发个人的感受,写别离这样的题材,也没陷入李义山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窠臼,而是道出暂时的别离与永存的友情的辩证关系。作为友情颂歌,它宛如熊熊跃动的火苗,暖人肺腑;作为精神营养品,它又好似澄明晶亮臻于纯青的炉火,逗人思索。
  (2)名句分享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李白
  当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王昌龄
  友谊是美德之手段,并且本身就是美德,是共同的美德。——费尔巴哈
  所谓友情,是平等的人们之间离开了利益关系的交易。——哥尔斯
  友情为人生之酒。——杨格
  很多显得像朋友的人其实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并不显得像朋友。——德谟克里特
  友谊是培养人的感情的学校。——苏霍姆林斯基
  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相关文章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