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案3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8/1 9:23:4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220字。
  城北初中   初三    年级  语文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孟凡银                                            日期 2008年7月10日
  课题 《桃花源记》 课时 2-1
  教学目标 1、懂得文中实词“穷、交通、寻”等的意思,虚词“之、以、”等的用法。
  2、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到语言现象。
  3、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重点难点 1、掌握重点字词含义及用法。
  2、了解文章行文的思路。
  课前准备
  (教具、预习作业等) 学生反复诵读,并结合学生所掌握的历史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在领悟文意时,要求学生看懂注释。在教师指导下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文意。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学生活动 复备内容
  一、导入新课:
  千古名篇〈花桃源记〉出自我国屈原以后的又 一 伟大诗人、晋代杰出的诗辞散文大作家陶渊明的手笔。〈花桃源记〉即〈花桃源诗〉后边的记。记,是一种文体,为记述事物的文章,其后是一首五言古诗,“记”又相当于该诗的序。故〈桃花源记〉又叫《桃花源诗并序》。它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奇葩,传诵至今不衰。那么,陶渊明又为什么要写这篇记呢?这与陶渊明的身世不无关系。
  二、了解作者:
  陶渊明,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世家。陶渊明 29岁开始做官,任江州祭酒,不久,解职归。因叔父推荐,得为彭泽令。后来某天,郡遣督邮至县,史役告诉他要来带鞠躬迎接,他却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而折腰。”即自免离职去。在官仅80多天。离任时,作了一篇《归去来辞》以明志。此后一直过隐居的田园生活,自食其力,再没有出仕。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的分裂崩亡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加之,他对东晋的黑暗现实不满而归隐,面对这些惨痛的现实,越来越坚决地否定自己所处的社会,不断构思和向往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花桃源记〉是他亲笔绘出的理想社会图:环境优美,怡然自乐。在这样的理想社会,没有君主,没有战乱,没有贫穷,没有欺诈。人们淳朴厚道,和睦相处,过着自食其力、康乐幸福的生活。这个桃花源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对于和平宁静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体现了人民群众对黑暗的旧社会的抗议和憎恨。正是出于这样一些因素,陶渊明才写出了这篇划时代的杰作。
  三、新课讲授:
  1、全班朗读全文。
  2、思路感知:
  这篇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入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顺序,分为三个部分。
  3、第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所见的统丽的景色。
  作者以惊人的妙笔,描绘了桃花林优美的自然环境:长长绿水,夹岸的桃林,纷飞的花片,芳香的嫩草,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