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4张,针对“同情”这一话题的写作指导,结合大量的图片和文字材料,能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写作视野,很有指导意义。
《以“同情”为话题作文》教案
春晖中学 徐伟杰
教学目标:
1、围绕“同情”这个话题,发散学生的思维,着力在课堂上让学生解决“什么是同情?即同情的本质是什么?”、“哪些人(事)值得同情?为什么?”、“我们将以怎样的方式去同情?”这三个问题。
2、在作文指导课上,要学生当堂作文,效果并不是很好。关键在于要在课堂上厚实材料,要让学生觉得“原来这个话题有这么多的东西可写”。用材料来充实课堂。
3、调动学生,来积极地参与课堂,一定程度上体现新课程的精神。
教学的难点重点:
1、发散学生的思维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搜集有意义的材料充实课堂。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预设:
导入: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英国学者罗素说:“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倾听历史,前人悲天悯人的呼号犹在;环视人间,到处都有着人们苦痛的呻吟。面对着这些痛苦与不幸,你想过些什么,或者做过些什么?你听说过什么,你又期待着什么?
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02页,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个“同情”的话题。
1、 生活中哪些人会引起你的同情?
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同情一个人(一件事)时的感受。
2、 以图片为材料,用图片的组合来冲击学生的视觉,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
说说看图片的感受,自己为什么同情他们?(5组图片)
(1)追求知识,他们“山当书桌月当灯”,渴望有一本像样的练习本和一套完整的书桌。
(2)大山里的渴望:在我出入肯德基店门的时候,在我们在繁华的步行街穿梭的时候,他们的视线看到的是大自然屏障的回音。
(3)为了生计,他在暴风雨中摇摇欲坠;为了生计,他们用肩膀将刀子般的纤绳磨断。
(4)他们的花季和雨季,没有蜜蜂和蝴蝶的喝彩。
(5)他们本可以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
3、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充满了贫苦悲惨的人和事,假如有一天我们面对他们,是袖手旁观还是用我们的一颗火热的心去关心他们那颗破碎的心?为什么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付出自己的同情?(为什么会同情?)(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注意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充实材料)
明确:(1)同情是对不幸的人的遭遇在情感上发生共鸣。
①《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