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5/7 23:35: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试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
不在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杨宇鹏

对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主题,传统的观点一般概括为:本文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的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批判了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
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两个错误。首先,这篇散文,没有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的意旨;其次,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的生活根本无法构成对比。因此,上述的概括可以说既不符合作品的实际,也与鲁迅的创作本意不相吻合。
第一,从写作背景与编集、更改集名来看,这篇文章的主题不在批判封建教育制度。从此一角度来谈论本文的主题的文章颇多,也取得了令人信服的结论。在此笔者就不赘叙,只作简单地概括。《朝花夕拾•小引》中曾说明,这个集子原来的集名是《旧事重提》。1927年,编定成书时,“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收在这个集子中的10篇回忆散文,都是鲁迅先生在受到敌对势力的严重压迫和守旧势力的排挤下所做。在这样的处境中鲁迅曾说:“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这时的鲁迅希望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解目前的苦闷,“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因此,追忆童年和青年的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构成了这个集子的主旋律——《朝花夕拾》并不是投向敌人的标枪和匕首,鲁迅写这些美好的回忆教文,是用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为了战斗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正是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的,当时他已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只好借这一朵儿时的“小花”,来排遣寂寞了。在集子更名之后,这篇文章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可见,它的创作思想应是与那个主旋律相符的。
第二,从文学创作的一般原则来看,本文的主题也不在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在文学创作中,叙述视角应当有一个相对的稳定性,要符合真实性的原则,不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