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00个字。
孝感市2008年中考语文试题浅析
汉川市实验中学王健龙
2008年孝感市中考语文试卷从总体上看,无论是试卷框架结构、题目数量、题型,还是分值、难度都与去年的试卷相当,但是从试卷内容以及试卷所体现出的命题思想却有很大的不同。
1、强化标本意识
本次中考试题与“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高度吻合,既体现了其权威性,又体现了其导向性。与之相适应,命题者在选材方面加大了课本知识的权重。
“语言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与欣赏”部分除极个别题目之外均出自课文,其分值权重高达34分,较去年略有增加。从中可以命题者的基本命题思想:课本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复习的凭借,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均是借助它来进行培养的;要牢牢树立课本是中考之例的观点,立足课本,加强积累,深化知识,实现拓展迁移。任何轻视课本的做法都是短视的,也是不明智的。
2、突出综合考查
试卷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考查:语言积累运用方面的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积累和运用;现代文阅读试题突出考查筛选重要信息、理解语句含义、概括内容要点和鉴赏语言文字等阅读能力;文言文阅读则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着力考查词义、句意、文意理解,特别是着力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诗歌鉴赏试题,侧重考查理解诗意和鉴赏能力。写作实践,将作文修改与写作放在一起考查,体现了写作的规律,因为作文修改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作文能力。
比较典型的题目,如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中的第10、11、16小题,重点考查的是比较阅读的能力,它是将课文与课文、课本中的名篇和课外文本有机融合,内引外联,增强了思维的含量,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此外,第4小题将名著阅读与综合探究结合在一起,减少了头绪,加强整合,颇有创意。
3、渗透人文精神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通过选择恰当的语言材料考查学生的语文水平,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是中考语文试题的功能之一。
综观整份试卷,选用的材料鲜活而多元,且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其中有的涉及当前的重大时事,如汶川地震(阅读)、北京奥运火炬(作文修改)、传统民俗文化(默写)等;有的表达父子真情(现代文阅读一);有的体现人文关怀(现代文阅读二)。这些材料有的是文学表述,有的是议论阐发,有的是说明介绍,大都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容易引起考生情感的共鸣,渗透着较强的人文精神。作文话题深入灵魂深处,引导学生敬畏自然,感悟生活,感受亲情,认识自我,探求哲理,这对学生把握自我、走向社会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