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子岩》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6/21 0:16:0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780字。
  箱子岩•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作家沈从文及其作品,了解湘西的一些风俗民情。
  2、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理解作品融抒情、议论为一体的表现手法。
  4、探讨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有关“历史”的思考,体会作者的感受和忧思。
  5、归纳本文的艺术特色,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比较作者两次到箱子岩的所见所闻,两类人物描写的用意和两次不同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抒情、议论句子的含义,把握作者有关“历史”的思考。
  教学设想:
  筛选——比较——研讨——归纳
  引导学生通过对一些具体问题的思考,筛选出作者两次对箱子岩风光风俗描写的重点内容和表明作者观点的议论抒情的语句,对作者两次到箱子岩的所见所闻,两类人物描写的用意和两次不同的感受和体会这三组内容进行重点对比,以教师引导为主,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交流,进而探讨文章的主旨,归纳文章的艺术特色。
  课型:
  教师引导,师生共同交流、探讨。
  教学安排: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西南的湖南、贵州、四川三省交界的地方,有一片神奇的土地——湘西,那里有著名的吊脚楼、河街码头,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俗风情令人神往,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有一位20岁的小伙子离开这里,到北京闯天下,但对故乡魂牵梦萦,十几年之后他又回到了故乡,写成了一组记录自己所见所闻的游记散文《湘行散记》,这位小伙子就是现代文坛上著名的“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今天,我们就追随着沈先生的足迹,走进这片神奇秀美的土地,走进沈先生。
  二、简介作者
  沈从文,生于1902年,卒于1988年。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开始接触中外文学作品。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
  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开始,出版了70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是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散文也独具魅力,被誉为“世界乡土文学之父”。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作品主要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