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问答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5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6/20 19:48:5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3200字。  
中国现代文学史
  1.为什么说“人”的觉醒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项以“人的觉醒”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启蒙工程,它抛弃了自洋务运动以来知识分子从社会层面进行民族振兴的思路,而是以“重估一切价值”的大胆怀疑精神,试图通过改变人们的精神,最终达到救国的目的,所以说“人的觉醒”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2.“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文学革命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形式上废文言,倡白话,二是内容上反对“文以载道”的封建文学观念,建设“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
  3.新文化统一战线的分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新文化阵营作为一个统一阵线向复古派进行斗争的同时,其内部也开始分化。1919年,以《新青年》为核心的编辑部同仁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在政治问题上,李大钊与胡适之间爆发了“问题与主义”之争,陈独秀将《新青年》移到上海,在文化建设问题上,胡适提出了“整理国故”的主张。他希望通过“整理国故”,传统中吸取有利于新文化建设的积极因素,为中西文化的结合寻找一个恰当的切合点,这本是新文化建设这一课题中的应有之义。但在新文化立足未稳之际,胡适过分推崇国学,给青年开出一个高达200多种的“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就很容易对青年人产生误导,诱使他们钻进故纸堆。因此胡适“整理国故”的主张引起了鲁迅等人的反感。针对胡适的论调,鲁迅提醒年轻人“要少——或者竞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以避免复古主义的再次回潮。“整理国故”的论争,反映了新文化阵营内部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分歧。
  4.《呐喊》《彷徨》的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分析。
  主要内容:⑴鲁迅在小说中形象地描述了旧中国经济衰败与文化腐朽的末世图景⑵揭示下层民众的精神凄苦,批判陈陈相因的奴性生活观念,部析下层社会悲剧的文化成因⑶关注知识分子命运,反思文化运动的进程,探索文化建设的出路。艺术成就: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范本,是小说艺术上的高峰:⑴成功地塑造了典型人物⑵精彩的细节描写⑶语言精炼、准确,富有弹性和张力。
  5.阿Q形象意义分析。
  《阿Q正传》是鲁迅的作,阿Q是中国国民性的魂灵:⑴阿Q的精神特征是精神胜利法⑵阿Q的革命幻想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革命的本质写照,杀人、敛财,占有女人……⑶鲁迅通过阿Q形象,对中国文化的腐朽性和国民的劣根性做了生动的阐释,对辛亥革命的失败做了艺术总结。
  6.鲁迅杂文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分析。
  鲁迅的杂文可以看作是了解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主要内容有:⑴以封建文化尤其是封建道德进行了猛烈批判⑵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变革中去,揭露统治阶级的阴谋,抨击走狗文人。在艺术上,鲁迅的杂文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一是形象化的方法,二是高超的讽刺技巧,三是独特的语言。
  7.《野草》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分析。
  《野草》是鲁迅思想和情感的真实记录,内容大都是揭露时弊或改造国民性,有些作品则集中反映了鲁迅灵魂深处的孤独绝望以及对孤独绝望的抗争,《野草》带有很强的抒情性,象征主义是其突出的特点。
  8.《女神》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分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