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经典论·说解老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6/20 7:05: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8600字。
  我的老子情怀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老子了,那是从我父亲口中得知的。诸如“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等章句。我父亲的观点是含有鄙视的,所以我也就继承下来了,好像后来还引用了几次。在以后成长的日子里,由于诸多原因心里一直不平衡,总感觉到人生有太多的遗憾。在寻找心灵依托的时候,又重新读了一遍老子写的《道德经》,感觉他说的话其实并不是毫无道理的。至少有一部分是可信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观的形成。渐渐觉得老子讲的不对的地方,在看过几遍后,想一想还是有理可寻的。于是就把注意力集中起来看这本书,我发现我渐渐的喜欢上这本书了。被书中那近乎完美的哲理所折服,逐渐的我认为书中讲的几乎都是对的。只是由于我们观察角度的不对,所以才对书中内容产生了误解。老子思想在我成长的历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老子是我心中惟一并且永远的神。 
    有时我常常想我研究老子究竞从中得到了些什么?我能转化运用的有又多少呢?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就一个“多” 字。
    首现它包括的学问多,包括政治、军事、哲学、艺术、养生、心理、为人等方面。而仅仅用了五千文字,可谓是学问多多啊!
    其次《道德经》里的章句一般结果在前,原因在后。并以其独特的写作方法,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可谓是玄机多多啊!
    老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人与自然平衡发展的哲学家。并采用自然现象来阐述为人的道理。这在今天也是独一无二的。大家都知道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好书。但都不知道它究竟好在那里。众说纷纭,无从定论。《道德经》成了最难译的著作,种种理论的推断,不同种的老子版本都是后人的“观后感”。现在我国就有二百多种古今的译本。短短的五千文字,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可谓是译家多多啊!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楚国苦县人(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作过周朝的“收藏之史”也就是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对老子的描述也就四百余字,这里就不在做过多的介绍。李忠吾先生在他的《厚黑学》中说:“先秦诸子源于老子”这里面虽有诸子们的辛勤汗水和智慧,但大体的纲目都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这一点也是正确的。其中包括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儒家。老子对国外的影响也很大,美国的《纽约时报》曾经凭老子为世界古代作家之首。我用一首“打油”诗来赞美这位伟大的导师。 
     我   的   老    子   情     怀
一个久远的年代。
一个传奇般的圣人。
  你是思想、    你是智慧、   你是什么样的人呢?      啊……。
                       您就是自然的化身。
你以“不争”之德带领我们,
向着光明的方向前进……。
   我欲走近你,
却发现你霞光万丈。
只有在远方静静的揣摩,
隐藏在你身后的一个又一个秘密。
    我的风格
    老子的《道德经》应如何去读?是从文字上去理解呢?还是从思想上去把握呢?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观点更侧重于后者。.从文字上理解的老子章句例如:“善行无彻迹”译为善于行走的人不留痕迹;“死而不亡者寿”译为死了都不忘守道的人才叫长寿;“不出户,知天下。”理解成为一种特意功能。这些译文从文字方面理解无疑都是正缺的,但从把握老子思想精髓上来看就差的太远了。想想看老子一书能够流传两千多年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不正是他的闪光思想吗?假如我们通过思想来看文字会怎样呢?假如我们为老子“五千言”加一点点想象会如何?例如:“载营魄抱一,能无离户?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我猜想老子的写作目的是要我们回答。因此我认为成对的问题中第一个是否定的,而第二个则是肯定的。所以我定义的这一章是:“我所限,约束我”。“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我认为这一章是讲有和无的关系的,我将它定义为因果关系。因为有,所以无的关系使这一章看来更生动、更容易理解、更符合逻辑。“无有入无间”我将“无”假设为“分子”。这一句就成了“分子本身充盈了物体的空间。”将老子的言论加到一些具体的事情上来是我研究老子以来获得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是这样写书的:其一:我为老子各章都起了一个名字,但不对《道德经》原文中的字词做任何解释说明。我认为老子的思想是一种模式,单纯的领悟了字词的含义反而不能领会其内在的思想。我想通过我的感悟给自己和读者一个最直观的观点;其二:在[天心悟语]环节里写进我对老子章节的看法及引申;其三:在[哲理小故事]环节里,我试图用故事的形式来讲解、加深、证明我的观点;其四:在[老子眼中看世界]环节里揭示老子哲学思想对后世各行业的影响。
    天心悟老子
    天无心为何变化万千、周而复始?人无心为何有七情六欲、富贵贫贱?可见心是具有灵性的、可以掌握的。大自然的“心”可以理解为大自然的规律。人之心可以理解为人脑的变化。
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你的思想是有别与其他人的,正是这些不同思想的交织、碰撞,才产生了我们今天的文明。我们通过感悟来了解彼此的思想并改造世界。感悟--是我们于世界沟通的桥梁。这是我写书名的由来。 
    走进老子的世界
    老子是距今两千多年的一个圣人。他给予“道”一个全新的定义,并规定和阐述了道的范畴。道是什么呢?道本意路径、引申为方法。这里老子用他来定义世界,以及世界本身的变化规律。我个人认为道有两层含义。
    其一:有形有像的物质世界。   其二:隐藏万事万物里的规律世界。
    规律约束了物质的有序变化。物质给规律提供了实验、升级、演变的条件。两者密不可分,世界是物质的,但不是物质主导的。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特性。这些不同的特性在一起诞生了规律。规律是这个世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世界是物质的,包括我们自己也是物质的。人是通过什么控制世界的呢?这一切都是从认识自然法则开始的。人类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了这点。学会用石头、棒子、猎杀别的动物。正是由于人们了解到石头、棒子比拳头硬、更有威力。所以人才能战胜野兽,成为动物的首领。人这个动物,既无锋利的牙齿、亦没有健壮的体格。为何能成为世界的主宰呢?。人的伟大是因为他有智慧。聪明的大脑告诉他想要的一切,人是天生就这么聪明的吗?不是的,人是通过向自然学习的结果。走进老子的世界。带领大家进入自然法则的世界,去感受一个属于宁静、智慧、思想的世界。
    说解老子(1--81章)
     上                                篇
                      道经
              老子第一章                道的作用
    [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是可以说明的,但它又是不断变化的。这里我赋予它全新的定义。这里它代表世界的本体及其自身的变化规律。万物之始于无名无像的状态(混沌),有意识会区分是生物的起源。常常不带欲望的观察自然之规律,同时也要带有欲望的观察生物的规律。物质和生物的规律同出于一个母亲。不同的是它们应用的对象不同。非常难理解,但却是认识、解开万物规律之谜的钥匙。
    [天心悟语]
    读老子的人这一章是必须读懂的,不管您以后持什么样的观点,这一章都是重中之重。假如您感到现在认识这一章比较费力,我建议您从八十一章向前读。通过我这几年来的感悟,我认为老子第一章有三层意思,可能不很全面,但却可以使您在思想上少走一些弯路。
    一:道的概念问题
    道本意路径、引申为方法。这里老子将它扩充为世界的实体以及自身的变化规律。
    二:世界的组成问题
   用老子的话讲就是四个字“有名”与“无名”用现代人的话讲就是“生物”与“非生物”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