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8道题,约7310个字。
宝应县2008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测试试卷
2008.6
第I卷(选择题共l4分)
1.下列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酝酿(niàng)投掷(zhì)蝉蜕(tuì)
B.俯瞰(kàn)褴褛(lǚ)两栖(xī)
C.附和(hè)作揖(jī)拮据(jū)
D.尘滓(zǐ)累赘(léi)溺爱(lì)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
②建筑是艺术,是的音乐,又是简洁的哲理诗。
③大运河古称邗沟,其开掘的历史可以到汉代以前。
A.难免凝练上溯B.不免凝固上溯
C.难免凝固回溯D.不免凝练回溯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来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我们应该勇于作出选择,不能犹豫不决,以免抱憾终生。
B.扬州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以后,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许多购房者叹为观止。
C.在胡同里住了几十年的老北京们对那里恋恋不舍,不愿意搬离四合院去住鸽子笼似的楼房。
D.姚明要去湖人队的消息简直是捕风捉影,完全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记者在瞎起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参加科学小发明夏令营回来,妈妈看到我很高兴。
B.我以为你家里有事,不能按时赶来,你居然赶来了。
C.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和后人利益为代价。
D.在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一种新型的“纳米电池”唤来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5.下列课文常识及内容叙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鼎湖山听泉》作者是当代散文作家谢大光,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以空间为纬线,以时间为经线,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作者把山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透露出对人生的理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B、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为顺序记叙的。赞扬了藤野先生的正直热诚、严谨治学和博大胸怀,并追述了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历程。
C、《捕蛇者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作。作者通过捕蛇人蒋氏口述悲惨身世,反映民不聊生的境况,刻画悍吏的凶暴,描绘捕蛇人的心态,最后点出“苛政猛于虎”的主题思想。文中体现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但作者变革社会现实的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身上,这是他思想局限性的体现。
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鱼我所欲也》用设喻的方法提出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举事例,再就事论理,后归纳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篇文章选自《孟子》,《孟子》是记录战国时的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心灵幸福的人绝无非分之想,绝无虚妄之念。;;;。
①身居陋室,能活出高尚的人品②三餐素食,会嚼出生活的芳香
③一件敝衣,会穿出潇洒的气度④安步当车,能迈出人生的自信
A.①④②③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④①③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36分)
一、积累运用(24分)
7.根据拼音填写汉字。(3分)
瘦西湖,直通至蜀冈平山堂,因当年清乾隆帝的临幸,使各地官绅富贾俱在河之左右营造园林,记zǎi( )在册的就有二十四景之多。其间楼台逶yí( ),屋宇高筑,鳞次zhì( )比,形成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景长卷。
8.默写(每空l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8分)
(1)山重水复疑无路,。
(2) ,忽复乘舟梦日边。
(3) ,尚思为国戌轮台。
(4) 纸上得来终觉浅,。
(5) 千淘万漉虽辛苦,。
(6) ,天涯共此时。
请在(7)(8)两题中任选一题。
(7) 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在临别之际,请你选用两句古诗句来抒发自己对未来的信心或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
(8)写出《出师表》中叙述作者本志的句子。
,。
9.名著阅读。(6分)
为了打造绿色精神家园,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名著竞读”活动。请你从《西游记》、《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名著中任选一个典型人物,按下面三个栏目完成一期黑板报内容的撰稿。
⑴“名著人物”形象栏。(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点)(2分)
⑵“精彩情节”大家看。(简要概述与此人物紧密相关的一个精彩情节)(2分)
⑶“读后一得”交流台。(写出你对此人物或此情节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