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90字。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听评课
小东 碧溪美丽小学
教学实录(简略)及评析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它是一篇哲理文言散文。请问我们学习的重点是什么?
生:对文言文的背诵,和对字词的理解。
生:理解全文。
生:理解作者的思路揭示课文的主题思想。
师:符合文言文教学特点。(出示课件)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文义;2.理解“人和”的重要意义。
【评析】张老师的导入通过询问法,提问同学们言文教学该怎么教,教什么,改变了以往一些老师通过一些感情法、音乐欣赏法、视频阅览法等手段进行导入。同学讨论,学生们无意的形成了一种主人翁的地位,学生的学习是由学生“决定”的。这种比一般的导入好在,学生在教师导入时,他的地位是“演员”,而非“观众”。“演员”指学生自主探讨,“观众”则是他旁欣赏。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在教学导入时往往忽略学生的“演员”性。学生的主导性应该贯穿于整堂课。一开始就由学生回答学的目标,使学生自主生成学习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张老师以这种目标教学法指导教学,可以使同学们开门见山的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一方面在导入时迅速抓住学生吸引力,更是抓住这几分钟是同学们自然进入教学,不会形成一种导与教的脱钩。
复习反馈
师:请同学介绍一下孟子。
生:孟子是……(3个同学)
师:(出示课件)孟子简介,请同学朗读。(重点:亚圣、民贵君轻、语言逻辑严密)。
【评析】此时出现作者介绍,是因为张老师考虑到《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是一篇哲理性散文,在教学中同学们会出现许多疑问,于是张老师单列出人物简介,让同学们知其人,懂其道。在教学处理上,张老师要求同学们自己寻找材料,相互补充,而不是搞包办,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们把孟子事迹说的相对详细之后,教师适时的提供课件,给予总结性较强的归纳,从中可以让同学们更好的围绕孟子的施“仁政”、行“民贵君轻”、“语言逻辑性强”的特点这几方面来入手,进入课堂学习。
整体感知
师:为了更好的理解文章,由老师配乐朗读。其中注意朗读的语音、提顿、读法、节奏。并
相应做上标记。
师:通过听取老师阅读后,随着老师一起朗读。要求:语音准确、停顿恰当、重读突出、富有节奏。
师:通过齐读后,请同学们放开了自读。(呈现课件)要修:文章论述的中心是什么?
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师:请详细论述。
生:……
【评析】朗读、在整体感知中运用了三次。通过反复的阅读,我们可以看见张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文章的主题思想,在教学中是一个难题,张老师就通过自我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