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叙述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6/4 8:06:5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0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340字。《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叙述
  [单元综述]
  本单元名为“叙述”,是就小说的叙述视角或叙述者的角度来说的。作家写作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事角度。它又可称为称角,是小说叙述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创作小说。
  围绕这一话题,本单元选编了两篇小说,分别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和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
  古往今来,中外小说作家创作的战争题材的小说数不胜数,《战争与和平》《九三年》《双城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经典名作至今还闪耀着艺术与思想的灿烂火花,成为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心灵的精神食粮。就如这个海明威,自己也创作了许多描写战争的长篇佳作,如《丧钟为谁而鸣》《永别了,武器》……相比之下,《桥边的老人》实在是一篇小品,仅由一幅画面、一段对话构成,格局之小,笔法之简练,在宏大战争主题的小说林中,可以说微不足道。然而,这个短篇小说篇幅虽小,意蕴却深。它通过桥边老人的逃难遭遇,彰显了人类反战的永恒主题。
  而《墙上的斑点》一文,则是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伍尔芙是意识滚小说的早期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表达技巧。20世纪20年代起,意识流技巧在小说领域取得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成就,出现了一大批的意识流作家,伍尔芙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家之一。《墙上的斑点》充斥着作家大量的梦呓般的联想,幻觉般的画面以及许多的议论和抒情。醉翁之意不酒,一个“斑点”里挖掘出作者如此丰富的思想与感悟,这远不是一个真实的斑点所能承受的。这篇小说蕴藏着伍尔芙的许多代表性思想与观点,堪称她的世界观宣言。
  本单元的单元知识话题为“叙述”,这实际上是作家在创作小说时的叙事角度问题。小说的叙述视角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这两者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灵活转换。这取决于作家的创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主题。在确定好叙述角度后,就可以确定以何种人称来讲故事了。人称是区别叙述人在叙述时是站在局外还是局内叙述的依据。我们知道,第一人称(我)是属于说话人,第二人称(你)属于听话人,第三人称(他)属于说话人、听话人以外的人。所有的叙述一般是由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来承担的。在确定好人称后,作家在叙述故事时还有一个“叙述腔调”的问题。我国当代作家莫言说:“腔调,并不仅仅指语言,而是指他习惯选择的故事类型、他处理这个故事的方式、他叙述这个故事时运用的形式等等全部因素所营造出的那样一种独特的氛围。这种氛围或者像烟烟熏火燎的小酒馆,或者像烛光闪烁的咖啡屋,或者像吵吵嚷嚷的四川茶馆,或者像音乐缭绕的五星级饭店,或者像一条高速公路,像一个马车店,像一艘江轮,像一个候车室,像一个桑那浴室……总之是应该与众不同。即便让两个成熟作家讲述同一个故事,营造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