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考语文诗歌赏析讲析:语言特色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中考专题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5/27 19:19:4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750字。
  2008届中考语文诗歌赏析讲析:语言特色
  (定稿)
  犍为纪家中学:李六宏
  一、提问方式及答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分析诗歌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示例1: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提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分析: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平淡质朴、明白晓畅、简洁明白、多用口语、绚丽华美、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
  有艺术感染力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回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多用口语(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示例2: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答: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第二种模式:分析诗歌炼字炼词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示例1: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地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回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示例2: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中“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回答:运用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山林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回答: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的喜爱之情和对客人的挽留之意。
  示例3: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题:前人在评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回答: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折柳”曲的笛声中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