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70字。
第5课 《伤仲永》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
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文章大意,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课前预习:
学生:查工具书,认记字词 ,疏通课文大意。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查阅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解释文题。
成长,是第一单元的主题,这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尽的话题。说到成长,我们就会想到人才、天才,都希望自己成长为人才,甚至都希望自己就是天才。
什么是天才?怎样才能成为天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古往今来有许多激励人们成材的格言,谁知道?(学生说)
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从他身上我们看到,天才来自勤奋,聪明来自积累。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出示课题,解释文题。(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
出示目标,点出重点难点。
二、展示资料,介绍作者。
让“小老师”代替我,完成该部分的教学。
1.作家简介
2.作品展示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和《王荆公诗笺注》。
学过的诗歌和作品:《京口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朗读课文,注意停顿。
让“小老师”代替我,完成该部分的教学。
老师纠正和补充个别字词的读音,个别语句的停顿。
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隶 (lì) 扳(pān) 谒 (yè)称 (chèn) 泯 (mǐn)
2.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⑥余闻之也/久
四、翻译课文,解决重点。
让“小老师”代替我,完成课文前两段的翻译。
老师纠正和补充重点字词的解释,个别语句的翻译。
1.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之:
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下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