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索寓言》教案3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5/24 7:37:2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1150字。
读《伊索寓言》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深入探讨的意识与能力
  2.引领学生从几个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解读重点句、段,最终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3.鉴赏钱钟书为文的幽默与睿智,以此为契机走近钱钟书。
  4.鼓励学生运用反向、正向延伸、归因等思维方式进行拓展训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学目标2、3
  难点:教学目标2、4
  教学步骤
  一、学生初读课文,进行整体把握
  1.把住话题
  2.初步划分结构段
  3.提出问题(教师归纳)
  ①作者认为《伊索寓言》该不该读?
  ②作者为什么要写第一、二段,他们与第三段有什么关系?
  ③第十三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卢梭的观点?
  ④作者对每则寓言的解读想说明什么?
  ⑤作者的写作目的究竟是什么?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讨(从解决学生问题切入)
  以上几个问题,应首要解决“作者认为《伊索寓言》该不该读”的问题,因与话题最切近,且课文中有明确的语句。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一个最终的问题,想要搞清,可从几个方面来解决:一、解读对文章首尾议论段;二、看作者是如何解析材料的;三、了解作者为人为文的风格。
  ①作者认为《伊索寓言》该不该读?
  小孩不合适(现代)(13)
  成人大可看(现代)(3)
  因可得到三重安慰古代的书,可增加现代文明的骄傲。
  (讽刺)小孩子的书,觉得自己成熟。
  讲禽兽的书,获得作为人的骄傲。
  ②作者为什么要写第一、二段,他们与第三段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指出人性的弱点——小孩子总能讨大人喜欢,而大孩子跟小孩子之间就免不了时常冲突。
  第二段,通过类比,指出对历史的偏见——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
  第一、二段引出第三段对《伊索寓言》“大可看”的分析。
  ③寓言要不得,因为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愈幼稚了,长大了会处处碰壁上当。作者写卢梭的观点,一方面,通过与卢梭的比较,可以突出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作者否定了主张人类社会复古的观念,认为那是倒退。
  小结:从首尾的议论段可以看出,作者一方面觉得《伊索寓言》过于幼稚、浅薄,需要纠正;一方面觉得现代成人社会太过复杂。
  ④作者对每则寓言的解读想说明什么?
  1.蝙蝠的故事:讽刺那些善于用投机方式使用自己的某些资本的人,这些人往往是半瓶子醋,只能在别人不清楚他的根底的环境里蒙混,看似比别人高明,其实正反映了内心的虚弱:知道自己技止于此罢了。
  2.蚂蚁促织:文人生前穷困,有人不肯救助;文人死后,有一大批人“吃死人”,从中获利。
  3.狗的故事:斥责一些毫无自知之明的人,听不得批评,反而胡闹,反咬一口。
  4.天文家的故事:不甘心下野或下台,还是一心向上爬。
  5.乌鸦的故事:指的是自己被戳到痛处,就恼羞成怒,撕破脸皮,挖空心思地揭别人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