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共24张,教案约1840字。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怀柔区雁栖学校 彭立芳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及作家作品。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复述故事内容。
3、细读理解概括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体会神话的特点,感悟母亲的伟大形象。
4、整体把握写作意图,感悟作品寄寓的中华56个民族的手足情结。
5、迁移拓展课外知识,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情况分析:
本校地处平原,学生既没有县职学校学生的广博知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没有山区学校学生的吃苦精神和踏实的学习态度。生源复杂,本班有近一半外省市学生,参差不齐,其中有以武术训练为主、学习为辅的武术队学生5人。学生知识底子薄,能力水平低,学习习惯差,厌学思想严重,缺乏自律精神,作业完成情况较差,基本依靠课上时间学习,上课走神现象严重,需教师经常提醒。其它各科成绩基本居年级最末,并且差距较大。由于语文课本身性质,学生比较喜欢上语文课,听说能力强于读写能力,有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希望提高成绩。本课篇幅短小,是神话故事,学生阅读兴趣会比较浓厚。经过一段时间题目质疑阅读法的训练,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及作家作品。
2、细读理解概括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体会神话的特点,感悟母亲的伟大形象。
3、整体把握写作意图,感悟作品寄寓的中华56个民族的手足情结。
四、教学难点:
1、细读理解概括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体会神话的特点,感悟母亲的伟大形象。,
2、整体把握写作意图,感悟作品寄寓的中华56个民族的手足情结。
五、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点拨帮助
学生以题目质疑阅读模式进行自主探究。如果学生探究情况不到位,教师结合课件启发提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教具:多媒体
七、课型:新授课
八、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媒体
应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 意图
一、导入 1、《女娲造人》 有了母亲的挂念,走再远的路也不怕黑;有了母亲的祝福,走再难的路也不怕累。母亲就是那个我们叫得最多也梦得最多的人;母亲就是那个不辞辛苦养育我们、不怕伤害教育我们的人。母亲就是那一代代生生不息、繁衍创造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母亲就是那一个个用勇敢、勤劳、善良、聪慧谱写中华民族历史的人。相传,是女娲让所有的母亲具备了这些美德和伟大的创造精神。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女娲造人》,从神话角度感悟伟大的母亲形象。 齐背《游子吟》 导入
课题
提高
兴趣
二、介绍作者、复述课文 1、布置学生介绍作者。
2、布置学生复述故事。
介绍作者。
复述故事。 识记
作家
感知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