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过程,凸现体验――改版后的语文新教材应如何把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00年,开始使用语文新教材,这是学生的幸运,也是教师的幸运。新教材使用以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动,不过今年的变动好像更大。其中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单元特点比较明显,每个单元都是按照一定的文体进行安排。比如,第二单元是散文、第三单元是演讲词、第四单元是序言。<br>
这样的单元教学安排,对学生的文体教学有一定的好处,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某一文体的特点,甚至还可根据某一文体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创作。<br>
第二单元的鉴赏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br>
第三单元的学习重点,要注意抓住演讲词的主旨和特点,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体会其中多样化的表现手法,看看它们是怎样将理论性与艺术性、鼓动性与形象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另外,还要领悟、品味其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br>
第四单元的学习重点,不仅要尽可能地从序言中汲取有关著作的信息,更要了解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领悟序言的语言魅力。<br>
从以上的学习重点可知,各个单元的学习重点都突出了各自的文体特点,并且,都把内容与形式分而立之。给人的感觉就是文体的特点决定思想的表达,思想的表达要符合文体特点。而且,也许是为了表达的方便,特意把内容与形式分离开来。这是编者的意图,而绝非作者创作的意图。我想马丁·路德·金在写《我有一个梦想》时,绝不会想到“演讲词应该怎么写”这个问题。<br>
事实上,不应该把文章分为内容与形式两部分,它就是一个整体。有人可能认为,内容与形式是文章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文章的内容是形式化的内容,文章的形式是具有内容的形式,这种观点看起来好像是个绝对的真理。然而他们是在“内容是形式的内容,形式是内容的形式”之中<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