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30字。
《寡人之于国》教学设计
天河中学 林少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常见虚词“之”“以”“而”的用法;掌握实词 “凶”“鼓”“数”“胜”的语义和用法,掌握特殊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中的“否定句宾语前置”。
背诵第六段。
2.过程与方法:以“梳理思路”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孟子的“王道”主张并略做评价。
【课前预习】
1 与同学合作利用网络或相关书籍了解:
⑴孟子、梁惠王何许人也?⑵《孟子》是什么书?
2 借助注解和工具书,尝试找出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特殊句式,并完成预习练习。
【教学过程】
(课前例行朗读:预备铃响,科代表带读全文)
一、 导入:
战国时期,魏国有个梁惠王,他好大喜功,非常喜欢战争,先因轻易迁都使魏国失去战略上的地理优势,又因总是犯战略错误而使魏国军队老吃败仗,一连串败仗下来,原可在战国各国中称霸的魏国结束了它的辉煌时代,人口急减,这梁惠王急得呀,马上向儒家“亚圣”孟子寻求增加人口的对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寡人之于国》就记录了他们的对话。先请看一下学习目标。
二、以考代查,通过课堂小测的形式落实以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常见虚词:“之”“以”“而”
实词:“凶”“鼓”“ 数”“胜”
特殊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
说明:学生测试,教师巡查,若发现学生典型错误则集中点评
(点评过程再把相同知识点在文中出现的其他句子或生活中常用的句子拿出来让学生回答,比如“之”还可以有:“动词,到”这个义项,“数口之家”的“数”什么意思,最后打出幻灯片:内容为本文应该重点注意的词语小结“之 、 于、凶、其、河东、河内、好 、弃甲曳兵、或、而、无、以、胜、数、养生丧死、树、衣、谨、申、孝悌、颁、食、检、发、罪岁”)。
课堂小测内容: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⑴之:寡人之于国也( )
王道之始也( )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