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40字。公开课教案,设计新颖,重点引导学生探讨庖丁的成长历程以及对寓言寓意的多角度解读。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平阳职业教育中心 蒋加喜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字词:莫、盖、道、因、然等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理解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的意思。
2、 通过文本的研读,使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从而做到“踌躇满志”地为人处事。
3、 结合文本虚构出庖丁的成长历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发掘本文的内涵,结合现实生活领会文本的深刻的含义,从中领悟出为人处事的道理。同时体会寓言的多义性。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寓言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古时候,有一位老人家很会讲故事。人们透过他简单而生动的故事,往往可以明白很多深刻的道理。我们曾经听说过的“庄周梦蝶”、“东施效颦”的故事就是出自他之口,这位老人家就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今天我们来看他另一则故事——《庖丁解牛》。
板书题目。庖,厨师。丁是他的名字。解牛,分割牛、宰牛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标出生字的读音,以及疑难的字词。
认读生字。
听录音,注意朗读的节奏,初步把握寓言的内容。
问:故事寓言涉及的主要人物是谁?庖丁给你们的第一印象是个怎么样的厨师?
教师:这里的庖丁绝不是一般的庖丁,他是众多庖丁中的佼佼者,他高超的技艺曾让梁惠王赞叹不已。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庖丁解牛的精彩表演。一起朗读一、二段。
(三)欣赏庖丁解牛的精彩表演:
学生朗读1、2段。
划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庄子、梁惠王怎样评价庖丁解牛?
教师引导:庄子从那2个角度描写解牛的精彩表演?(动作、声音)
幻灯展示
庄子评价:庖丁解牛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是那么的和谐,他的动作就象《桑林》的舞蹈一样优美,他的声音又和《经首》一样有节奏,看他表演真是一种享受啊。
梁惠王:善哉!技盖至此乎?——可见庖丁解牛技术高超啊!
(四)编写传记,走进庖丁
1、 发挥想象,编写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