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50个字。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导课方式
岱山衢山初中孔成斌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求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新颖别致的板书设计;而且还需要自然得体的导课方式。好的导课方式犹如精彩演讲前漂亮的开头一样,能在倾刻间把学生的心抓住,引起学生的注意及兴趣。这对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十分重视课前的导课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
一、迎合心理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越能满足人现实需要的东西,越能引起人的注意。学习也一样。因此每节课我们应该做到尽可能结合实际,迎合学生的心理,这样会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学生一般对说明文不感兴趣,因为说明文较单调、枯燥。我在教《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之前这样导课:“同学们想过去宇宙遨游吗?”大多数同学回答:“想!”我又问:“那么宇宙里有什么呢?这节课老师带同学们去辽阔的宇宙走一走。”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起来了。因此,这节课也完成得较顺利.
二、音乐熏陶法
音乐与教学自古以来有着不解之缘。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使人心驰神往。在语文教学中,借助音乐来渲染情境,能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在教《白杨礼赞》一文之前,先让学生欣赏音乐《小白杨》,然后说:“歌唱家用歌声赞美白杨树,那么伟大的文学家茅盾先生又是怎样赞美白杨树的呢?”这种导课方式不仅让学生从歌声中受到熏陶,初步了解白杨崇高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三、巧设问题法
一篇课文,作者往往把想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等,都蕴藏在文字里面,靠读者凭借文字自己去理解、去体会。在上课前,老师如果能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问题引入新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开动脑筋、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远大的抱负、崇高的理想,真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我在教《死海不死》这篇课文之前这样导课:“同学们听说过死海吗?”学生回答“没有。”我又问:“它为什么叫死海?而又说它不死呢?这两个“死”各是什么意思?”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