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小景》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5/11 15:08:5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00字。
  《江村小景》教学设计
  江苏省苏州中学 张广武
  一、背景介绍
  《江村小景》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属于该套教材“学会读书”系列的第七个专题:“比较与辨微”。单元教学重点是阅读文学作品时,能独具慧眼,学会比较和鉴别,见微知著,从不同的作品中找出具有共性的成分,同时,也能从同类作品中找出差异,从而在阅读中培养思维能力,丰富情感体验,进而提升自己的阅读层次与境界。《江村小景》是田汉的独幕剧,写于1927年,据说是根据内战中一件真实的故事写成的。它通过亲兄弟互相残杀的故事,表现了反对内战、控诉战争的主题。课文艺术地再现了旧中国那段凄惨的史,揭示了战乱给国家和家庭带来的灾难,控诉了军阀混战的罪恶行径,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因此,这一课教学的重点确立为学习把握剧作的深刻主题。
  二、切入角度
  课文尽管是独幕剧,但篇幅还是比较长的,应该属于长文。好在剧作情节紧凑,线索清楚,结构严谨;人物只有一家四口,且性格也较鲜明;语言也具有口语化的特点,通俗易懂。所以教学重点确立为把握剧作的主题。但如何引导学生从这篇文字浅显的长文中准而有效地把握其思想内涵呢?我初读课文之后,觉得剧作题目与内容之间的差距较大,一时间很难将二者对号入座。这引发了我的教学设想:学生在阅读中一定也会有与我类似的感受,何不利用这种文章内容与题目的反差来开展教学呢?
  三、教学目标
  1.能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重点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
  2.学习剧作紧凑的情节和严谨的结构,特别是分析其中设置巧合的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学习词语,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作者生平及剧本写作背景的资料。
  (二)解难答疑
  同学们大都能看懂这个剧本,因此预习作业中提出的问题也不是太多,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三个问题。
  1.剧本中的巧合太多,这样写好不好?
  明确:正所谓“无巧不成书”。长子回来时妹妹恰好不在,妹妹回来时妈妈又正好出去,次子又恰在长子调戏妹妹的时间到家,而此时妈妈尚未回来,兄弟对骂相斗,终酿惨剧。正是这些在现实中确实难有的巧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可以说,以上任何一个巧合缺失都会使故事中断。这正是戏剧的特点。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但又比生活真实更高、更集中、更典型。戏剧作为舞台艺术,受到演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追求结构的紧凑和矛盾冲突的集中激烈。巧而不失其真,便是合理,也是可以感受的。
  2.为什么写长子回到家里调戏妹妹?感觉不大可能。
  明确:除了上面谈到的戏剧艺术的特点原因外,还要从人物经历和性格方面来理解。长子自小流浪,有着复杂的当兵经历,身上有些流氓习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3.次子呢,他的性格如何?
  明确:从一开始母女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比长子好,知道孝敬母亲并照顾妹妹。但从后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