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说课稿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5/8 17:09:3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9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080字。
  (组别:高中)
  苏教版必修一《前方》教学设计
  江苏江阴长泾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张兰
  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
  《前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丰厚,蕴味深刻,写法独特。人在离家远行途中,不断地回望故乡;思念故乡却害怕回家;即使回了家却依旧在无家的感觉之中。作者把这种微妙又非常真实的矛盾的心理表达得极其细腻,每一个有久客还乡的生活体验的人,读到这篇文章,极易产生共鸣,作者对人的精神状态充满了悲悯之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写法上,作者从常规思维中跳脱出来,而有了全新的诠释。“家”,是人精神的归宿和精神的栖身之所。全文既继承了古典文学淡淡的忧愁的美学意蕴,又具有当代人生创新思维的哲理思考。语言优美,虚实结合,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
  2.学情分析:
  学生以往学习了不少关于思念家乡的诗文,对这种情感并不陌生,高中的学生又大多喜欢冒险,渴望独立,对远方对流浪充满了一种理想的梦幻般的期待;他们大多是寄宿生,为了求学现在终于离开家,由当初的幻想和兴奋到后来的失望以及对家的越来越浓的思念和依恋,这种从离家到思家想归家的情感转变很容易体会和把握。
  而上升到哲学层面的人的悲剧性实质上的理解学生还有一定困难,对于摄影散文第一次接触,这篇文章的立意上的别具匠心尚需教师点拨。根据新课改理念的要求,在老师适当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能够积极而独立的思考,克服学习上的依赖性,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教法设计:
  基于第三专题的主题内涵和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先跳出来宏观把握,再回过去微观解决的办法。具体做法:
  (1).根据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流浪”,在课前播放相关歌曲,创设情景。设置思考题,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来理清文章思路,探清作者写作脉络,从而迅速切入文章主题。
  (2).然后调动学生情感体验,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回过头来请学生阅读文本,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品读自己喜欢的文字段落并进行点评,可以从内容上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令自己产生共鸣的地方,也可以从语言上挖掘,还可以从写法等角度,去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点”,对发现的问题也可以质疑。
  (3).这篇课文所在专题是“月是故乡明”,属于第二板块“乡关何处”第一篇课文,归在此处的特殊内涵,即人对精神家园的永恒追求,教师需适当点拨,提供精当的资料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人生感受对课文进行鉴赏,理解“家”、“路”、“眼前和心中”等词语的深层含义,把握文章的主旨内涵。
  (2)学生能够理解立意上的反弹琵琶和写法上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
  (3)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激发对家园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弄懂课文中几个核心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旨;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对话,对文本进行评点,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3)让学生了解摄影散文的特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