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教学案例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5/8 4:58:2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350字。
  《病梅馆记》教学案例
  作者:汪志芳
  单位:明光市第三中学
  联系方式:13956318223
  《病梅馆记》
  【案例】托物曲笔言志,解救被摧人才
  (一)    教学思路
  “小品”一词,源于佛教经典,全本曰“大品”,节本曰“小品”。散文中的“小品”,便由此引申而来。一般而言,散文小品,论题较小,篇幅较短,但却小中见大,言近旨远;既具有文学品味,又具备政论品格。而明清散文小品更是魅力独具。就本单元的几篇散文小品而言,《项脊轩志》重情境,《五人墓碑记》重气节,《登泰山记》重景物,《病梅馆记》重思想、重现实。《病梅馆记》所表现的思想是反对黑暗的封建统治,反对摧残人才;所反映的现实是解救受害人才、追求个性解放。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写法。在教学目标上,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分析文章的基础上,先弄清作者何以托“物”的道理,从而加深对封建末世黑暗政治的认识;在教学要求上,要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作者所言何“志”,及所言之“志”深刻的思想意义。另外,还可就作者何以以“梅”喻“人”的课题,从“审美观”与“人才观”方面,在课堂上做些延伸性的讨论,以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作者著文,托物言志,是借题发挥;学生阅读、讨论,畅所欲言,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借题发挥。
  (二)    教学设计
  本课运用说、读、译、议的方式进行教学。用两节课的时间。
                     第一课时
  采用说、读、译、议的方式,师生共同研究。
  1、  教学重点:
  (1)     疏通文字,了解题旨,认识龚自珍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
  (2)     理解托物言志、借梅议政的写法。
  2、  教学难点:
  (1)     作者何以“托物言志”。
  (2)     作者何以“以梅喻人”。
  3、  知识点:
  (1)     托物言志的写法。
  (2)     “梅”的象征意义。
  4、  作业题:
  (1)     正确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
  (2)     关于“梅”的几点思考。
                      第二课时
  采用议论方式,进行大班交流。
  1、  教学重点:
  (1)     深入评价文章的思想深度及艺术高度。
  (2)     关于“梅”与“人”的自由讨论。
  2、  教学难点:
  (1)   对“梅”的不同的审美认识。
  (2)   对“人才”成长的认识。
  3、  知识点:
  (1)     初步的审美观念。
  (2)     初步的人才观念。
  4、  作业题:
  (1)     对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排比句式进行梳理。
  (2)     背诵课文。
  (三)    教学过程
  用一个课时基本上解决课文的问题,另一课时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重点进行审美、人才问题的自由讨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