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60字。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设计思想:以尊重学生为原则,积极贯彻新教材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强意识。
教学内容分析:以文本为基础,分析主人公身上的闪光点,通过引申阅读及作业训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目标分析:掌握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把握解读小说的基本方法,通过主人公身上的亮点来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和面临逆境勇于自救的精神。
(一)、知识与能力:
1.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2.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
(二)、过程与方法:
3.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4.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5.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和面临逆境勇于自救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难点是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能想像吗?常春藤上的一片叶子竟然挽救了一个年轻而又几乎失去希望的生命。这究竟是怎样神奇的一片叶子呢?是什么力量使它奇迹般的永不凋落?让我们带着好奇心一起走进美国作家欧·亨利的著名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
二、整体感知
师: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有“三要素”,这“三要素”是什么?
人物、情节、环境。
师:小说写了哪些主要人物?(投影)
苏艾、琼珊、贝尔曼。(板书)
师:小说的环境一般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本文的社会环境是通过格林尼治村这个“艺术区”的缩影来反映的,大家一起来看看小说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包括:时间,十一月;肺炎肆虐等。
师: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哪几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师:以藤叶为中心,这篇小说的情节老师作了这样的归纳,我们一起来看看。
开端琼珊染病,生命垂危
发展藤叶飘零,以命相寄
高潮藤叶不落,琼珊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