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联考2007-2008学年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五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5/5 17:34:0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180字。2008年高考模拟卷五----语文
第Ⅰ卷(36分)
一、 ( 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佣工佣金 扒车扒窃 撇开撇嘴 看跌看守内阁
B.头晕月晕 孱头孱弱 斗胆斗智 间杂间不容发
C.押解解数 露天露富 关卡卡壳 贝壳金蝉脱壳
D.喷薄喷香 菲薄芳菲 悄寂悄然 呕吐扬眉吐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一曲曲古老的音乐带着古文明的气息在大厅里回荡,满座的听众如痴如醉,如蚁附膻。
B.富裕起来的苗家姑娘,衣服穿得色彩艳丽,鹑衣百结,谁见了谁称赞。
C.那些酷爱平等自由的人们,能怎么愿意去过那种俯仰由人的生活呢?
D.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下定决心要做一个悬壶济世的企业家。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的频频发生,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单纯地依靠大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保日渐严重。
B.创作科普作品,不仅需要科学家能够很好地驾驭语言,知道怎样把专业知识通俗地讲给读者,还要他们深入了解本领域的科学知识。
C.在当今世界中,我们的文化将如何演变,将来形成一个怎样的格局,得到怎样的结果,我们需要思考,政府也可以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但结果无法断言。
D.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人大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后,绝不允许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的现象。
二、(18分)
阅读下文,完成4—7题。
“道”何以要“法”“自然”
古今中外对《老子》的注释,不计其数,但仍免不了有问题,甚至是严重的问题。《老子》第二十五章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所“法”对象递进上升的这段话中,最后一句的“道法自然”,就令今人困惑难解。
“自然”在《老子》一书中,所指称的是一种最好的“状态”和“方式”,而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物理对象或自然世界。它所指称的这种状态和方式,可以是属于宇宙间的,也可以是属于人世间的。一种有影响的解释,说它是指“自己如此”。根据老子的用法,这个解释原则上是可以成立的。相比而言,“道”是老子思想中一个最重要的词,它的扑朔迷离,让许多思想家费尽心思。老子的“道”究竟是什么,人们的见解相左不已。难得后人一致肯定的是,老子确实把“道”“形而上”化了,老子使“道”玄之又玄;“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概念,“道”是指宇宙和万物的根本。按照对自然和道的这种理解,“道法自然”,就是位格最高的“道”,要去“法”位格低的“自然”。这不仅使人在理智上有不圆满感,在情感上也难以接受。为了克服和解决情理的双重不安,“道法自然”就很安逸地被解释为“道自己如此”。这种解释保证了“道”的尊严,但在语言文字上不一贯。因为用法同样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法”被解释为“效法”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