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三大题,约6390字。
2007—2008学年度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试题卷
班级姓名座号
一、 积累与运用(共21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蹒跚( ) tuí( )唐 陨落( ) shàn( )笑
chì( )骂 忸怩( ) fén( )烧 隘口( )
2、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
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你昏睡时,它呼唤你 ;你高傲时,它呼唤你 ;你莽撞时,它呼唤你 ;你跌倒时,它呼唤你 。
3、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诗句。(8分)
(1)《送别》中渲染离情别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平乐•村居》一词中,表现出一对慈眉善目的老夫妇散淡安闲的生活状态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 ____。
(3)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 。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 。(《采薇》)
(4)兔从狗窦入, 。 (《十五从军征》)
(5)官船来往乱如麻, 。(《朝天子 咏喇叭》)
4、下列画线的数字表示实指(确数)的一句是( )。(2分)
A.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B.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C.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D.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在交流所搜集的相关资料时,有同学介绍了京剧的形成,你抓住了它的主要信息吗?试用一句话说明京剧是怎样形成的(连标点在内不超过25个字。)(3分)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它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种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部为京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
答:
6、语文老师在活动中给同学们读了下面一出短剧。
流亡者
[幕启:边境附近一个山间木屋里,一个山里人正在炉边烤火。一阵敲门声,流亡者进屋了。]
流亡者:不管您是谁,请可怜可怜一个被追捕的人吧,他们在悬赏捉拿我呢!
山里人:悬赏多少?
[流亡者马上离开了。幕落]
剧本主要通过戏剧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那么这出短剧的戏剧冲突是( )(2分)
A、追捕者与被追捕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B、悬赏多还是悬赏少的矛盾冲突。
C、流亡者与山里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D、山里人收留还是报官的矛盾冲突。
二、阅读理解(共39分)
(一)父爱的尊严是一种痛(13分)
①同学从家乡的县城来看我,我差点认不出他。几年不见,头发已经白了一半。对他来说,这是沧桑生活的见证。他从贫苦的农村家庭走出来,中专毕业,娶了个多病的妻子,妻子病刚好,又要为随之而来的孩子操心。等家庭的一切都有了好转的迹象,自己却下岗了,一切又得从头开始。
②终于,同学想办法摆了一个地摊,卖儿童玩具、零食之类的小杂货,诚实和热情,为他赢得了很好的生意。他很高兴,我们也替他高兴。可是现在?我猜不出他的生活究竟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同学苦笑了一下,才说出了原因。原来,不知不觉他儿子已到了入学的年龄,小学就在他摆摊的500米外。一开始倒没有什么,后来班里的同学都知道了儿子的父亲是个摆地摊的人,就开始嘲笑他。头几次,儿子忍住了,后几次,他就忍不住偷偷地哭。经多次追问,儿子道出了实情。
④为此,他每天走很多路,绕开小学的门口,推着小车沿街叫卖,生意已大不如前。他极力躲闪着放学的孩子,躲闪着儿子和儿子的同学。
⑤这又是何苦呢?我试探着说,你可以和儿子说清楚,他会理解的。同学说,他希望儿子不理解,儿子若是理解了,就过早地承受了一份本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