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课件是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专题研究课专门设计的,操作简便,附有教学设计。本课件曾获佛山市课件制作比赛一等奖。
共16张,另有视频和教案。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佛山市南海区华光中学 邓绍志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情节,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2、分析本文人物性格。
3、正确理解梁山好汉“劫富济贫”的行为。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文章的精巧构思。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讨论相结合。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全文,理清清节,复述故事。
【教学步骤】
一、导入学习
从《水浒传》成书到现在,近700年来,人们常说的一个成语“逼上梁山”,充分反映了另一个成语“官逼民反”的真理。今天要学习的《智取生辰纲》,是主人公杨志被“逼”上梁山的前奏曲。
二、介绍《水浒》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分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肯定和热情讴歌,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个故事又独立成章。
三、自主阅读
阅读任务:把握故事情节。
阅读要求:能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情节,能口头复述故事情节。
阅读引导:根据小说的一般情节要素,注意人物出场及其所做的事情。
四、交流共享
交流方式:小组进行,个人陈述,取长补短,然后互相讨论,确定共同看法,然后全班交流。
【附】参考意见:故事发生——杨志押送生辰纲。
故事发展——七雄贩枣蒙杨志。
白胜设计诱官军。
故事高潮——杨志无奈买白酒。
故事结局——杨志误失生辰纲。
故事尾声——吴用智取生辰纲。
复述故事:态度大方,节奏流畅,情节完整。
五、讨论构思:
教师引导:从题目来看,本文应该是从吴用等人的角度来写,但作者实际上是从杨志押送生辰纲的角度来写的,大家考虑考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情节?
六、效果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本文人物性格,正确理解梁山好汉“劫富济贫”的行为。
【教学步骤】
一、分析人物性格,把握文章中心。
[教师启发]
前面学习小说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通过分析人物性格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大家回顾一下,有哪些方法?
明确:
1、把握故事情节。
2、抓住人物描写。
3、考虑环境衬托。
4、重视作者态度。
[自主学习]
阅读任务:快速划出关于杨志和七雄的描写及环境描写。
问题领引:1、本文题目《智取生辰纲》,这个“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杨志是否还有“智”?如果有,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要求:根据自己找出的文字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注意语言简明。
阅读指导:注意快速浏览,仔细分析。
[交流共享]
交流方式:小组进行,个人陈述,取长补短,然后互相讨论,确定共同看法,然后全班交流。
[参考意见]
杨志的性格:精明,能干,急燥,粗暴,蛮横。
七雄的性格: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
二、启发性、拓展性学习。
[教师导引]
1、你从杨志错失生辰纲这件事情得到什么启发?
2、有人说,吴用等人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诈骗抢劫行为?你同意吗?为什么?
[讨论交流]
三、学习评价。
四、创新学习。
1、试从吴用等人的视角改写这个故事。
2、从杨志误失生辰纲谈性格对人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