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学设计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6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4/21 16:48:1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600字。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ljf20040211434
  【设计思想】
  经典的杂文,是缜密的思维、深邃的思想与犀利幽默的语言的高度统一,读来促人深思,使人警醒,有极强的思想冲击力,鲁迅的杂文更是如此。教学时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问题探讨中逐层深入思考,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思维训练的体操,精神成长的大餐。
  教师宜引导学生从结构入手,细读文本,理清作者思路,探讨作品思想,品鉴作品语言,让学生在感受本文写作思维的严密性、形象性的同时,汲取文章中的精神营养,拓展探究,使学生明白全球化时代的文明对话中必须有自主意识,懂得以“拿来主义”的思想选择、接受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也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
  1.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理清作者思路,感受鲁迅先生思维的严密。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品析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
  3.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与意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祖国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探讨
  【教学设计】
  方案A 
  一、导入
  “主义”是指“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鲁迅先生却将“拿来”称之为“主义”,是不是小题大做了?
  简介背景。用“主义”表明先生的原则和主张,突出“拿来”之重要,并非小题大做。
  二、研读
  1.本文是一篇杂文,从题目可以看出文章主要阐述哪几个问题?
  讨论明确:⑴什么是“拿来主义”?(是什么)⑵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为什么)
  2.学生自读,分组讨论;班级交流,教师参与;归纳整理,教师板书。
  上述两个问题较大,教师宜引导学生将问题进行分解。
  第一个问题可以分解为:
  (1)拿来主义的内涵是什么?
  (2)拿来主义者应有的做法是什么?
  (3)拿来主义者应具备怎样的条件?
  (4)拿来主义者不应有的做法是什么?
  (5)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作用与意义?
  第二个问题可以分解为:
  (1)为何从闭关主义写起?
  (2)送去主义的表现有哪些?
  (3)送去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4)送去主义的危害是什么?
  (5)为何提到尼采与“送煤”?
  通过上述问题的探讨,理清思路,引导学生感受鲁迅先生思维的严密与行文的缜密:
  针对“什么是‘拿来主义’”,先生描写穷青年的三种错误做法,既全面,又是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与“听凭‘送来’”者的嘲讽与更进一步地否定;对于拿来主义者的正确做法的论述,辩证而全面,尤其是对文化遗产中糟粕的不同处理,更见先生思维之严密。
  针对“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重在因果分析,理清“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听凭‘送来’”“拿来主义”四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学习文章由因而果、层层深入的论证特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