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课文解说及配套练习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高中素材 / 高一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0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4/21 11:21:29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3
  • 下载点数: 5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7210字。第二单元  共57页。对课文有全方位的解说,配有课文解说及配套练习。练习中三分之二是原创题
  单元总览
  【目标导航】
  1.体裁方面: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现代诗歌发展的历程,掌握其在写作技法等方面的特点。  
  2.内容方面:本单元的诗歌,主要抒写的是民族情感和个人情怀。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对诗歌进行鉴赏。《死水》一诗,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鞭挞丑陋不堪、粉饰太平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建造新世界的强烈愿望。《黄鹂》是一首象征诗。诗中的“黄鹂”象征着诗人一生所追求的“美”,即诗人的理想、爱情与自由。《雨巷》运用象征手法,既表达了令心尖发颤的忧愁,又创造出令心灵震撼的美感。《寂寞》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小人物的寂寞。《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诗人用对话体的形式,以“路”为主题和意象,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沉思。《春》用新奇的意象和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借助春天到来时的景象,描述青春的觉醒、渴望、迷惑和反抗。《我遥望》通过今昔对比,回环复沓,用精巧的比喻来抒写自己的人生感悟。《麦地》让读者享受到了宁静,同时也明了了诗人海子的内心世界,懂得了他对静谧灵魂的追求,对劳动、创造和生存的赞美,以及他自己的生存理念。
  3.思想情操方面:学习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对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都会大有裨益。
  【学法建议】
  阅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顺利地实现“再创造的心理过程”,达到使“学生获得各方面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的目的。
  联想,捕捉诗歌深邃的意境美。意境被称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欣赏诗歌时,要善于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捕捉到诗的意境,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和联想,把诗中或有或无、或隐或现的空间填补起来,在脑中形成一幅与诗歌内容相符的图画,让诗中的意境通过阅读、想象和联想,得到充分的还原和再现。
  体悟,品味诗歌含蓄之美。诗歌只是提供了一个较为模糊的、概括的总体形式架,学生只有通过主体性的参与,填补图式结构中的空白,把不确定的意象确定下来,才能重建起具体的意象体系。
  5.中国现代诗二首(一)
  吟诵•赏析
  晚泊长台驿 
  宋  张 咏
  驿亭斜掩楚城东,满引浓醪劝谏慵。
  自恋明时休未得,好山非是不相容。
  【注释】
  ①醪,醇酒。②慵,懒惰。③明时,也叫清时,太平时代。
  【赏析】张咏是一个清官,而且敢犯颜直谏,由京官而放外任,这首诗是他在旅途中写的。诗人途中感慨万千。“醪”而曰“浓”,曰“满引”,看似颇自得其乐,实际是不得已之举。《南史谢弘微传》载谢瀹每以心直口快得罪权贵,其胸于送别之时,指瀹口曰:“此中唯宜饮酒。”诗人“满引浓醪”暗用此典,表面是说从今往后只管喝酒买醉,再也不向皇上进谏 。这是无可奈何的悲叹,是诗人的愤极之语。“好山非是不相容”一语翻用《北山移文》南朝周颙始借隐居以沽名钓誉,终羡慕富贵而出仕。于是名士孔稚珪假山林之口,讥周颙有违初衷。三四两句表达了自己尽管遭受打击,依然不想隐居,不想沽名钓誉,还要多少为人民做一点事的意愿,表现出他坚贞不屈的倔强性格。
  【考点捕捉】
  1.说一说这首诗与一般羁旅诗在立意上有何不同。
  答:                                                                        
  参考答案:这首诗自明心迹,表明自己并非贪恋荣华富贵,恋位不去,拳拳之心,只因爱国;一般羁旅诗大都表现天涯羁旅的愁苦和思乡之情。
  2.这首七绝诗在表达上有何特点?
  答:                                                                         
  参考答案:短短一首七绝两处用典,有叙述,有议论,有感慨,有起伏开阖借事以发而明己意,以达到“情态毕现”的境地。
  预习•导引
  【基础字词】
  1.识记字音
  剩菜残羹(ɡēnɡ)   罗绮(qǐ)     发酵(jiào)  翘(qiáo)首
  2.识别字形
  翡:翡翠          垦:开垦         瓣:花瓣
  斐:斐然                           辫:辫子
  蜚:蜚声          恳:诚恳         辩:狡辩
  3.理解词义   
  漪沦:水上的波纹。
  罗绮:有彩纹的丝织品。这里指它的形状、色彩。
  4.文学、文化常识: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1925年回国,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他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在艺术上,闻一多的诗歌想象奇特、结构整齐、音节和谐,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出身于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时与郁达夫同班。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课堂•内外
  【自主学习】
  1.闻一多笔下的死水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参考答案: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破铜烂铁,剩菜残羹,油腻霉菌,白沫花蚊青蛙
  2. 诗歌的第二、三两节是如何写“死水”的?
  答“                                                                     
  ★参考答案: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3.黄鹂有何特点?“掠”“颜色”“不作声”能看出黄鹂什么特点?
  答:                                                                      
  ★参考答案:抓住“掠”“颜色”“艳异”等词语可以看出,黄鹂迅捷、惹眼,这是黄鹂在一瞬间给人的视觉感受,充满灵性、给人带来意外惊喜;“不作声”又多了几分神秘,引人向往。
  【合作交流】
  4.怎样理解死水和死水中的现象?怎么理解本文的写法?
  答:                                                                    
  ★参考答案:作者以新颖恰切的比喻破题,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比做一沟绝望的死水”,作者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等美好的形象,来反衬铜绿、铁锈、油腻、白沫等丑恶的事物,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