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初中试卷 / 七年级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4/20 18:43:07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6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760个字。
  初一语文期末练习五:课外文言文阅读2丁锋
  班级姓名学号
  (一)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以丛草为林C、项为之强D、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4分)
  (二)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①女还()②顾反为女杀彘()
  ③特与婴儿戏耳()④婴儿非与戏也()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4分)()
  A、其子随之而泣B、曾子欲捕彘杀之C、妻止之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三)陶侃惜谷《晋书》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②执而鞭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B.一狼洞其中
  C.醉翁之意不在酒D.去国怀乡
  3.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4.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答:
  (四)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列子•说符》)
  1.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之: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之:
  2.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3.翻译。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