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10字。借品淡之美 开思维之窗
-------作文立意教学设计
泰兴市蒋华中学 唐云
一、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明确规定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从而打开思维加深立意。考生在面对揭封解密的作文材料或题目,往往蜻蜓点水,挖不深立意。本次训练的直接目的就是:借品尝淡之美,开思维之窗,放入“意”之大江。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作文立意的重要意义。
2、掌握作文立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3、通过个人生活经历或见闻的回味,谈谈对淡的感悟。
4、通过具体写作练习,进行实践体验,在体验中深化对立意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
掌握作文立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
如何拓宽思维,加深立意。
五、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于淡的素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宋代的徽宗赵佶喜爱书画,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考试,主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要画好并不容易。有的在山腰间画座古庙,有的把古庙画在丛林深处。庙,有的画得完整,有的只画出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残墙断壁……。主考官司一连看了很多幅,都不满意。就在他感到失望的时候,有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再仔细端详了一番,便连连点头称赞,说:“好,好,这才是‘魁选’之作呀!”魁选,即第一名。
那幅画好在哪里呢?好就好在构思巧妙,那位高明的画家,根本就没有画庙。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进桶里。就这么一个挑水的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得含蓄深邃极了。和尚挑水,当然是用来烧茶煮饭,洗衣浆衫,这就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庙;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来挑水,可以想象到那庙是座破败的古庙了。庙一定是在深山中,画面上看不见,这就把“藏”字表现出来了。这幅画比起那些画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墙垣的,更切合“深山藏古寺”的题意。 所以文章立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价值。主题深刻是高考作文获取高分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怎样才能找到最为恰当的“意”呢?
(二)激活思维,体会方法。(以“淡之美”为题)
1、方法点拨:
立意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比较筛选法。
比较筛选法主要用到两种思维方法:发散与收敛。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对所给材料或 目进行研究,看它都有哪些方面的含义,可用来表达哪些观点。所谓收敛性思维,就是对散射出去的思维进行收束,从诸多的含义或观点中选取一个,作为我们要表现的主题。
2、以淡为话题,进行立意训练。
第一步,先作界定。(组词)
淡:①稀薄,跟浓相对:淡墨天高云淡
②味道不浓或特指不咸:清淡淡而无味常常咸淡
③颜色浅,与“深”相反:淡青淡绿
④不热情;不在意:冷淡淡然处之
⑤生意不兴旺:淡季淡月
⑥没有意味的;无关紧要的:淡话扯淡平淡无味(把名利看得很淡)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第二步,思维发散:
示例①:居里夫人曾获得许多令世人羡慕不已的荣誉,但她却不因此而陶醉。一天她朋友到家里来玩,小女儿正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她的一枚金质奖章,朋友问为什么,她说荣誉就像玩具,只是玩玩而已,守着它将一事无成。
立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人生态度,能够淡泊的人会视身外之物如草芥,并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保持一种平衡。
示例②淡是张爱玲笔下老上海的风花雪月,优雅和繁华逝去之后淡淡的回忆和感伤。
立意:淡是一种回忆。
示例③淡是和余秋雨的对话,则是理